人物專訪

標籤:

慈惠,應該是日常生活 - 訪劉志雄牧師

作者:文蘭芳

劉志雄牧師是觀塘華惠神召會的主任牧師,他也是宣明會的助養者,而他帶領的華惠神召會,多年來支持宣明會的各項緊急救援工作及其他捐款活動。2015年,劉牧師帶領會友參加宣明會的斯里蘭卡探訪團,回港後與會友一起開展關懷有需要的人的工作。

「我先要說明,我不是因為(要推動)教會的事工而參與慈惠事工,我覺得那是基督徒應盡的責任。」劉牧師在2013年接任華惠神召會主任牧師之職,那個時候他已經助養了一名埃塞俄比亞的男孩。他進一步解釋︰「(基督徒參與慈惠事工)不只是祈禱、不只是關心一下,而是要有行動,要有代價的。我參加助養,是覺得要長期委身。」劉牧師接任的時候,教會已有一些扶貧的工作,不過他仍然增加與宣明會的合作。「因為你們在網上對事工有很清晰的交代,令人放心。」他坦言教會以前在慈惠參與上有過不好的經驗,金錢怎樣用,做了些什麼對方都沒有報告,「人痛過就識得避開痛。」


擴闊眼界的感動之旅

2015年教會獲邀組團到斯里蘭卡探訪,會眾十分踴躍。起初劉牧師略有忐忑,教會過去只辦過宣教團,這個只是純探訪的活動,不知會友反應如何,畢竟有家室的人要參加也是有點難度的,想不到很快就額滿見遺了。

劉牧師不是沒出過門的人,不過這次探訪他也遇上文化震盪︰「到過斯里蘭卡探訪之後,深深體會到原來不是有錢就可辦事,在斯里蘭卡開展工作,要得到鄉村的佛教領袖的准許才可以做,這令我很詫異。在自由社會不是由政府話事嗎,為什麼是宗教團體話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又比如我們去看種茶的地方,茶商向政府租地種茶,那裡簡直是他們的王國,有很多事情政府也不能過問。我們都喜歡喝錫蘭紅茶,但原來裡面很多東西是透過世世代代的剝削而來。」

劉牧師笑言當地宣明會「與虎謀皮」。原來斯里蘭卡宣明會為茶農謀福,請求茶商給他們一塊地,讓宣明會在其上給茶農建造居所和讓茶農可以種點蔬果自用。「茶農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採茶,十分危險;在寒冷的高山上,他們沒有自己的居所,房屋是茶商的,做工就有住處,不做就全家人沒有住處。他們大多營養不良,這樣的工作,也真強差人意。當地同工要求茶商撥出一塊地,可說是與虎謀皮,但我是很感動的。我覺得真是上帝的恩典令事情成就。」

探訪團也拜訪了當地的一些基督徒,其中有人分享受迫害的經歷,教堂被燒毀,救助他們的竟是印度教徒,讓他們在印度廟內暫時棲身過夜。「他們後來與佛教團體合作幫助社區重建,因為斯里蘭卡經歷了廿多年的內戰,社區凋敝,很慘。有些佛教領袖看到他們的表現,向他們道歉,為著當時自己有份推動那些暴力事件。這些分享令我很感動。」當地基督徒也有與天主教神父合作的事工,劉牧師說︰「這些是很闊的事,是我這個狹窄的人從來沒有想過的。原來在慈惠和救災中,心要很闊,事情是你意料之外的,要仰望上帝幫助每一步。這些見聞擴闊了我的眼界。」

鼓勵會友身體力行

「2015年11月29日,我們教會舉辦了斯里蘭卡分享會,有八十多人報名參加,人數真不少了,試問向來有幾多人會關心斯里蘭卡這個陌生的地方?這個分享會大家都很興奮,那麼接下來我們要怎樣?我們嘗試把本地事工加強起來。」

華惠神召會從2009年已經開始運作一個小型的食物賙濟庫(food bank),將食物送給有需要的家庭。劉牧師說︰「我們教會不是很大,但感謝主弟兄姊妹很有熱誠。怎樣才不會曇花一現呢,怎樣才能長線委身呢?在那次分享會之後,我們集合了一些願意委身的弟兄姊妹,其中十二位在2016年成立了教會的慈惠部,整合教會已有的扶貧工作,關心社區裡的弱勢群體或貧窮人士,希望多做一些事情。」

教會曾三次邀請宣明會員工來主講,又有一次祈禱會特別為敘利亞祈禱,那次祈禱會請得當時的總幹事趙煥明先生帶領,劉牧師留下很深印象。他說︰「Kevin帶我們祈禱,希望世界對敘利亞重新關注,當時已經打仗幾年,國際的關注減少了。不久在媒體上出現了一張圖片,土耳其海岸防衛隊人員抱起了一名溺斃的男孩,圖片震動全世界,德國默克爾總理宣佈會收容八十萬難民﹗這事叫我感受到禱告不可思議的力量。」

劉牧師同意一位宣明會同事的說話,就是大家不單要付出,還要不斷去「教」。他說︰「我會鼓勵會友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例如『新春童樂赤腳行』有幾個家庭參與,也有參加為敘利亞難民奔跑,受苦節祟拜我們會禁食早餐,將餐費奉獻出來。金額不多,但重要在於意義。我很高興有些弟兄姊妹婚宴上放一張卡片,說是給你們的小禮物已經奉獻給宣明會。我開始看到慈惠的意識進入了生活,慈惠應該是日常的生活。」


「觀塘零距離」

觀塘是全港排第二的貧窮社區,裡面住了很多需要關心的人。劉牧師說︰「我們推動『觀塘零距離』,探訪露宿者,探訪基層人士例如做清潔的姐姐,或是坐在公園裡面的叔叔嬸嬸。當然有些人不會歡迎你……有一次我和隊工在海濱公園見到一位中年男士,他對我們說︰『有什麼好講﹗』我們心想要離開了,他卻叫我們四人坐下。結果他講個不停,一直講了個多小時……只要去關懷,很多人等著我們去關懷。」每兩個月一次的活動,因為疫情不得不停下來,劉牧師不禁嘆氣。

教會從2017年成立了義工探訪隊,首先是探訪不能返教會的獨居長者。「開始時當然很多人,到現在也還有三十餘人。希望將來有『外賣服務』,探訪不是教會內的獨居長者。」只是,疫情又阻礙了事工的進展。


「環境惡劣,我們盡自己所能去做」

筆者問劉牧師,當初為什麼開始助養,沒想到一直侃侃而談的劉牧師,忽然哽咽。

「很多年前我去宣教,看見很多小孩子在街頭。我在馬尼拉宣教,看到街頭上的小孩,我為他們祈禱。我把手放在小孩頭上為他祈禱,不純然是宗教儀式,而是表達一種接觸。當然我知道或許會有跳蚤跳到身上,但當我的手按下去時,感覺頭髮好像塗過啫哩一樣,他們好久沒有洗過澡﹗這些是因火山爆發被迫流落馬尼拉的小孩。我想我們香港的小朋友,如珠如寶,有什麼事馬上看醫生,而他們連吃的東西都沒有。我心裡很難過。在柬埔寨宣教的時候,看見一些外國人拖著當地小孩,那時知道有侵犯兒童的事情,網上看到一美元就有交易,心裡很難受﹗聖經說,上帝是孤兒的爸爸,我是一個有收入的人,雖然自己食用都慳儉,不過與家人飲一餐茶也要幾百元,那麼一個月二、三百元(助養)都拿不出來實在說不過去。起初助養一位,後來又助養第二名。我很感恩能鼓勵兩個女兒從零用錢中拿一點出來,家人合力又助養一名兒童。(世界)情況惡劣得不得了,我們盡自己所能去做。」

年輕人熱心貢獻那是很容易理解,問到教會其他人對慈惠事工是否支持,劉牧師說︰「耶穌說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我們教會發生事情人數受影響,但是賑災奉獻一直都保持著……」劉牧師自己也許一樣,你看到他的財寶在哪裡,說明他自己真的身體力行,也因此成了榜樣,帶動會友奮力關注有需要的人,不論遠近。這就是世界的點點亮光。

宣明會的話

宣明會亦留意到一些弱勢群體,由於缺乏資源而難以獲得防疫用品,包括外科口罩和消毒搓手液等。看見困乏,我們盼望能夠伸出援手,幫助基層的兒童和家庭,以及社區裡最有需要的.......

世路思潮

「好忙,但忙得開心,見到咁多人來捐血就好開心。唉,前幾日,你都唔信,姑娘 多過捐血嘅人,心都寒晒,⋯⋯」一邊捐血,一邊聽姑娘講。前一晚,網上傳來多個相同訊息:血庫.......

專題

我們每年也許都會為自己訂下目標,再將目標轉化成為每星期、每天或指定時間內要完成的事項清單(To-do List),以便有計劃地逐一完成。其實,對世界各國而言,也有.......

世界之窗

有些南蘇丹人認為埃博拉病毒是假的,有些更說這只是瘧疾的併發症而已。如果某些觀念和習慣深深植根於文化,社區要推動改變以預防埃博拉等致命疾病的傳播風險,就變得更困難了。

苦難中同行

在阿富汗,十四歲的班妮什(化名)已經懷上了第二胎,數年前由於家鄉飽受衝突和旱災影響,父母難以養活家人,賣女兒既可以解決家庭債務問題,也可能讓其他子女吃飽。

捐款何處去

在2019年,世界各地繼續應對天災和衝突帶來的禍害,印尼發生的大地震和海嘯,重建工作至今仍未完成。受敘利亞和緬甸若開邦衝突影響,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仍然未能歸家。

中國心

十三歲的秀秀是個羞澀、安靜的女孩,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秀秀跟媽媽更親近,因為從小到大媽媽照顧秀秀和哥哥比較多。而爸爸的精力更多放在家庭的生計上,再加上爸爸.......

助養樂

上學用功讀書,取得好成績,固然是一件美事,然而,課室只是人生其中一個學習的場所,日常生活還需要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因此,宣明會鼓勵助養兒童參與各類課外活動,培訓他們......

孩子篇

十二歲的衛爾雅(Wavinya),她的名字取自力量的意思。人們或會認為,對於小腿天生彎曲而無法走路的孩子而言,這個名字是個不尋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