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我們是人道工作者

標籤:

宣明會是迅速回應的人道救援機構,在全世界逾100個國家工作。不論往哪裡去,我們專業和充滿熱誠的工作人員,都盡力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以下是其中三位工作人員的故事:

希瑪萊(孟加拉)

希瑪萊在2016年加入宣明會擔任傳訊人員,走訪孟加拉各地,為水災、風災和山泥傾瀉等天災的救援工作提供傳訊支援。在2017年,隨著數以十萬計的羅興亞人逃離家園,由緬甸湧入孟加拉,他開始負責跟進這次難民危機。

希瑪萊憶述當日的情境,仍然令他戰競和不安。兩年過去,儘管難民的基本需要已經得著協助,但他們仍然被剝奪應有的權利,未來也完全不確定。

「難民問我:『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回到我們的村子嗎?』我仍然不能說可以。我們都知道以他們家園的情況來說,根本不能安全地回去。我告訴他們,我們正與孟加拉政府、聯合國和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也對他們說,世界各地的人都為他們禱告和支持他們,但可能仍需要一點時間,我們必須抱著希望堅持下去。」希瑪萊也寫出他對難民的願望,「我繼續期盼世界會聽到這些最脆弱的人的聲音,也希望羅興亞人可以活出豐盛生命。」

嘉露(菲律賓)

嘉露自2001年起開始參與多次緊急救援工作,包括2013年颱風海燕後的救援工作。本身是護士的她,最初負責宣明會的健康項目。但遇到天災時,她常常會被派到救援隊伍中。

2018年九月,在颱風山竹肆虐菲律賓北部卡加延省後,嘉露正是第一批派往當地的救援人員。

嘉露說:「在我參與過的這麼多次救援工作中,這一次是最切身的。」卡加延是嘉露的家鄉,她能說當地的語言。被山竹摧殘的稻米田和玉米田,正是養活她一家人的土地,而受災的人,也正是與她一起長大的人。

嘉露是這次救援工作的行動組組長。她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妥善地推行現金援助項目。這是宣明會幫助受災農民重建生計的工作之一。

她說:「各種現金援助的方式,例如直接派發、現金券和轉賬,都能令救援工作更有效和快速地回應受災家庭的需要。我也是來自農民家庭的,所以我很明白災民的困境。」

然而,這並不是容易的工作。第一個問題是運輸,要解決如何與當地伙伴及服務承辦商合作,又要面對及時派發援助的壓力。另一個問題是,所有災民都想受惠。嘉露善用以往救災的經驗,建立起完善的監察機制,包括收集意見、印製資訊和舉辦社區諮詢。

嘉露說:「我今天能做的,是多年來參與人道工作累積的成果。這包括踏足不熟悉的地方,特別是脆弱地區,也要熬夜工作,確保計劃順利實行,援助能到達最脆弱的社區,另外還要接觸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這些經驗都教會我,特別在推行令孩子受惠的項目時,更加要靈活應變。從一開始,直到現在,我的目標沒有變改,就是藉著建立有利孩子復原的環境,減低災難對他們的影響。」

蘇珊(南蘇丹)

蘇珊憶述:「衝突在南蘇丹耶伊附近爆發的時候,我才剛滿17歲。媽媽決定我們一家要逃到烏干達去。我們在一個洞穴裡躲藏了幾天,才敢繼續往邊境走去。」

他們最終到達其中一個難民營。但是,由衝突地區搬到難民營,除了讓蘇珊一家知道自己終於脫險外,並沒有解決任何困難。蘇珊說:「營中的情況很糟糕。我看到有人因為霍亂和其他疾病而受苦和死亡,糧食援助也不足夠。」

但在困境中,蘇珊也看到一些正面的事情。教育是免費的,雖然一家面對飢餓,但她仍然可以上學去。

在2006年,蘇珊一家被遣送回南蘇丹。那時候,生活很困難,於是,當時22歲的她便決定到首都尋找機會。她入讀大學,並成為義工,參與掃雷。她說:「我那時決定不會到外國去,而是留下來,為我的同胞盡一分力。」

後來,蘇珊發現很多孩子被地雷和未引爆彈藥炸傷,便決心了解自己可以怎樣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她開始到學校進行講座,教導學生認識未引爆彈藥的危險。這份熱誠更使她在2018年加入宣明會,從事地雷風險教育的工作。她說:「我工作的成效可以影響很多生命,如果父母不了解地雷的危險,孩子可能會失去手腳,甚至生命。」

回望過去,蘇珊相信回到南蘇丹幫助自己的同胞,是正確的決定。她說:「我嘗試成為其他婦女的模範,她們也可以去工作,不必倚靠別人供養。此外,教育也很重要,尤其是在社區中。」


刊登日期:2019年8月19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