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此心安處是吾鄉

標籤: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這是70歲的南蘇丹難民絲莎蓮娜一生的回顧和願望。她現時住在烏干達阿朱馬尼區一個難民營內。

這是絲莎蓮娜第三次在烏干達尋求庇護。她第一次逃難,是在第一次蘇丹內戰(1955-1972)。她淚流滿臉地說:「當時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們和父母一起逃跑,住在古盧區的阿提克(現在隸屬阿姆魯區)。第二次是在第二次蘇丹內戰(1983-2005)。當時絲莎蓮娜已婚,育有兩個分別兩歲和三歲的孩子,並且懷著第三個孩子已經七個月了。這可不是輕鬆的旅程。當他們到達烏干達的Alele時,天已經黑了。絲莎蓮娜既接近產期,也身心受創,同時更要獨力養育孩子,因為她的丈夫沒有隨行。絲莎蓮娜在烏干達渡過了充滿挑戰的難民生活。六個月後,她的丈夫終於與她重聚。第三次逃難則是在2015年,當時戰爭再次波及她的村莊。絲莎蓮娜與她兩個兒女和兩個外孫逃脫了,但是她的丈夫和三個兒子卻沒有那麼幸運。她不知道他們是生是死,因為自那時起,她再也沒有聽到任何關於他們的消息。

絲莎蓮娜說:「我是兩手空空來的,我獲得一塊地,但我無法蓋房子,因為我生了病,身體太虛弱了。我也無法供孫兒上學。想像一下,一個曾經在自己的農田工作的人,現在卻得靠別人接濟。」

絲莎蓮娜是烏干達阿朱馬尼區中逾215,000名的南蘇丹難民之一。他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會否回到家鄉。在持續的危機中生活,他們的需求是長遠而且多方面的。除了即時救援外,他們還需要長期的支援,包括創傷治療和謀生機會。

宣明會正在推行一個生計項目,培訓難民更有效地耕種,並將他們的收成跟市場作配對。該計劃還為難民提供創業和領袖培訓,使他們能夠重過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創業小組成為絲莎蓮娜的生命支柱。成員每週開會,彼此分享他們的故事、進度和如何改善生活的新想法。後來,絲莎蓮娜的Asante小組透過援助獲得一個磨坊。「我們剛來到這裡時,只獲得糧食配給。」Asante小組主席亞伯拉罕說。「我們難民能成功,不是因為事情對我們來說很容易,而是因為我們堅忍和倚靠上帝的恩典,以及像世界宣明會這樣的朋友。我們在黑暗中前進,迎著風暴航行。即使被忽視,我們仍然堅持。有了這個磨坊,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變。靠著基督,我們得勝有餘。現在,我們的新生活就像一般人一樣。」

絲莎蓮娜和亞伯拉罕有相同的看法。「今天我們的臉都綻放光芒。」她說著,臉上第一次展現燦爛的笑容。「我們的生命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們經歷過的事情不會一下子消失,而是一個過程。」


相片:Brian Jakisa Mungu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

組裝3D打印義肢 啟發中學生認識科技與災害

[2021/09/13] 2021年的暑假,來自21間學校的39名中學生在香港大學參加了宣明會首次舉辦的「走出課室」工作坊:你手造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