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這是70歲的南蘇丹難民絲莎蓮娜一生的回顧和願望。她現時住在烏干達阿朱馬尼區一個難民營內。
這是絲莎蓮娜第三次在烏干達尋求庇護。她第一次逃難,是在第一次蘇丹內戰(1955-1972)。她淚流滿臉地說:「當時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們和父母一起逃跑,住在古盧區的阿提克(現在隸屬阿姆魯區)。第二次是在第二次蘇丹內戰(1983-2005)。當時絲莎蓮娜已婚,育有兩個分別兩歲和三歲的孩子,並且懷著第三個孩子已經七個月了。這可不是輕鬆的旅程。當他們到達烏干達的Alele時,天已經黑了。絲莎蓮娜既接近產期,也身心受創,同時更要獨力養育孩子,因為她的丈夫沒有隨行。絲莎蓮娜在烏干達渡過了充滿挑戰的難民生活。六個月後,她的丈夫終於與她重聚。第三次逃難則是在2015年,當時戰爭再次波及她的村莊。絲莎蓮娜與她兩個兒女和兩個外孫逃脫了,但是她的丈夫和三個兒子卻沒有那麼幸運。她不知道他們是生是死,因為自那時起,她再也沒有聽到任何關於他們的消息。
絲莎蓮娜說:「我是兩手空空來的,我獲得一塊地,但我無法蓋房子,因為我生了病,身體太虛弱了。我也無法供孫兒上學。想像一下,一個曾經在自己的農田工作的人,現在卻得靠別人接濟。」
絲莎蓮娜是烏干達阿朱馬尼區中逾215,000名的南蘇丹難民之一。他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會否回到家鄉。在持續的危機中生活,他們的需求是長遠而且多方面的。除了即時救援外,他們還需要長期的支援,包括創傷治療和謀生機會。
宣明會正在推行一個生計項目,培訓難民更有效地耕種,並將他們的收成跟市場作配對。該計劃還為難民提供創業和領袖培訓,使他們能夠重過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創業小組成為絲莎蓮娜的生命支柱。成員每週開會,彼此分享他們的故事、進度和如何改善生活的新想法。後來,絲莎蓮娜的Asante小組透過援助獲得一個磨坊。「我們剛來到這裡時,只獲得糧食配給。」Asante小組主席亞伯拉罕說。「我們難民能成功,不是因為事情對我們來說很容易,而是因為我們堅忍和倚靠上帝的恩典,以及像世界宣明會這樣的朋友。我們在黑暗中前進,迎著風暴航行。即使被忽視,我們仍然堅持。有了這個磨坊,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變。靠著基督,我們得勝有餘。現在,我們的新生活就像一般人一樣。」
絲莎蓮娜和亞伯拉罕有相同的看法。「今天我們的臉都綻放光芒。」她說著,臉上第一次展現燦爛的笑容。「我們的生命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們經歷過的事情不會一下子消失,而是一個過程。」
相片:Brian Jakisa Mun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