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旺達縫出希望
標籤: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今天全球因衝突而被逼離開家園的人數已達歷史新高,有6,850萬人。難民流離失所,倉皇逃命,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在危機過去後,他們又會面對什麼呢?
盧旺達的種族屠殺
1994年,盧旺達種族屠殺期間,有位孕婦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民兵組織成員。那些年輕人威脅要剖開她的肚子,把裡面的嬰孩掏出來。突然,有另一群年輕人經過,說:「她不是太重要,我們還有其他要事做,一起去殺其他人吧。」
那位「不是太重要」的婦女是貝坦,今年52歲。血腥衝突蔓延全國的時候,她和丈夫維達斯,以及兒子艾曼努,曾經流離失所達兩個月。
24年過去,盧旺達人民今天已經擺脫陰影,生活不再只為生存。現在,他們以同理心和共享知識,同心為難民、流徙者和其他有需要人士改善生活,一起編織希望。
復原之路
貝坦重獲新生的路程荊棘滿途,多番經歷令人心痛的事。
當她和維達斯嘗試重新安居時,維達斯開始耕作,但收成並不理想。在旱季裡,他沒法打到水灌溉莊稼。雨季時,暴雨則把他們的農作物沖到下游的山谷去。維達斯說:「那時我們血本無歸。」
在2010年,維達斯開始從宣明會學習新式耕作技術。他在2014年獲選參加一個新的農耕項目,加入了宣明會一個名為THRIVE(意即「為困境家庭建立抗逆力」) 的發展項目,從中學習到先進的農耕技術。完成培訓後,他應用所學的知識,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分散收入來源,供應一家所需。
貝坦也開設了一門裁縫生意,圓了多年來的夢想。最初,她從一部由朋友處借來的縫紉機開始,後來買了自己的機器,更與宣明會附屬的VisionFund小額貸款合作,取得資本擴展生意。
現在,貝坦已經事業有成,和維達斯一起為他們孩子的未來提供保障。不過他們沒有忘記在大屠殺期間失去一切的感受,願意與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縫出希望
貝坦相信自己當日倖存是天意,是要她在社區中促進改變。在2011年,政府中主管難民重歸項目的官員接觸她,想她為回歸的難民提供縫紉培訓。她馬上就答應了。
貝坦說:「看到(難民)使我想起自己以前怎樣生活,因此我想幫忙。」至今,貝坦已經教授過82人,當中有15人現在自己開設了店鋪,其中一人是比芝。
比芝在2012年回到盧旺達,離開寄居多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家人逃離種族屠殺時,她的兄弟被殺,父母後來也在寄居期間離世了。
比芝和丈夫回到盧旺達的時候,他們家族的農地大部分都已經丟失了,僅餘的土地,出產只夠他們維生,他們沒有收入。
比芝很渴望學習縫紉,以此賺錢養家。在2014年,她終於參加了貝坦的縫紉班,為期五個月,之後又跟隨貝坦實習了一個月。
比芝如此說:「對我來說,這個縫紉培訓是愛的彰顯。我很感謝她,因為我獲益良多。」比芝現在擁有的店鋪名叫Ejoheza,意思是「光明的未來」,記念她那重生的希望。
2015年,政府邀請比芝培訓一群人,他們來自一個被邊緣化的少數部族。這個群體很熱切學習縫紉,很快便吸收了比芝的指示。至今,她培訓了14人,仿效了師傅貝坦的模範,不單為自己,也為社區編織光明的未來。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章7及9節)
刊登日期:2018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