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讓流徙孩子不失學

標籤:

作者:Lisi Emmanuel Alex

根爾來自南蘇丹,今年49歲。南蘇丹在2011年七月獨立後,他曾經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工作,協助僑民回到國家。那時,大家都對未來充滿憧憬,逃難到外地的人都想重返家園。

不少人已經離家數十年,他們都熱切期待著這個新時代。根爾協助同胞回家一段時間後,自己也決定回到南蘇丹去。

內戰在2013年爆發的時候,部分回國的僑民被困在東北部倫克郡的外圍。他們短暫留在當地,希望戰事平息後可以繼續上路。

在2014年,不少回國的僑民孩子只能在營地四周遊走,無所事事,他們的家人又無法負擔他們的學費。根爾當時正為一所救援機構工作,他決定辭去工作,利用離職補償金,在當地一座破落的空置建築物內開辦了一間小學。

根爾說:「當時,我只想到這群孩子的未來,便決定辭職,開辦學校。我為五歲或以上的孩子登記,開設了小一至小三的課程,共有144個學生。」他無法提供書本和文具,但相信其他人會施以援手。

根爾運用建築物內三間殘舊的房間作為課室,並在附近一棵大樹下設立自己的辦公室。起初並不容易,因為他孤身一人,難以管理三個課室裡的孩子。他憶述:「在走到另一個課室的時候,我得鎖上門,防止孩子離開,跑到其他地方去。」

在2017年,宣明會開始支援這所學校。根爾說:「我很感激宣明會,因為他們做的,正是我們一直討論想做的事。他們蓋了兩個課室,提供文具和書簿,又給老師發放津貼和提供培訓。」

根爾又說:「教育是生命中的關鍵,可以帶來發展,可以改變心態,也可以鼓勵不同部族和信仰的人共存。」根爾和家人在1970年代初也曾經成為難民,逃到烏干達。他就是在當地讀書的。

根爾讀到中四,便因為家境困難,無法繼續學業。雖然如此,但他時刻都渴望讀書和學習。

身為老師,學生缺課是他最大的挑戰。孩子感到飢餓的時候,就會回到家中,從此不再回來。宣明會開始在學校提供膳食後,這個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登記的學生增加至306人,而且出席率理想。

今年,學校增設小學六年級,教導流徙者以及當地社區的孩子。根爾說:「我期望學生人數會隨著增設膳食服務而上升。」他又補充說,他的夢想是開設更高年級的課程。

宣明會的項目統籌艾曼紐說這所學校仍然面對不少挑戰。他說:「大部分老師都是義工,我們只能為他們提供政府劃一的津貼,如果他們找到薪酬更理想的工作,隨時都可以離開。」

宣明會支援超過13,000名三至十八歲的孩子,他們來自26間位於倫克郡及曼約郡的學校。這個項目的內容包括為義務教師提供津貼、修建課室、向學生派發文具、教師培訓,以及推動重歸校園的計劃。


刊登日期:2018年10月5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