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媽,窮爸媽
標籤:
為了改善孩子的生活,大部分父母都願意做任何事。不過,即使他們出於好心,偶爾也會不知情地犯錯。我們到底可以怎樣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指導,使他們的子女的將來變得光明?以下兩位受惠於宣明會「特困家庭脫貧模式」項目的印度家長因而改善了全家的生活。
古娜絲
古娜絲的丈夫是工人,靠微薄的薪金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其實,單靠他的工資並不足夠,但在這個農村裡,女性只能負責照顧孩子和牲口、煮食、做家務和在稻田工作。看來,要幫助丈夫,古娜絲真的是有心無力。
然而,隨著她獲選參加宣明會的「特困家庭脫貧模式」項目,一切都改變了。這個項目為期兩年,涵蓋社會保障、生計發展和財務支援等層面,藉著教授縫紉、飼養牲口和經營小生意等,幫助社區中的特困家庭擺脫貧窮,自力更生。
藉著參與這個項目,古娜絲和其他參加者學習如何經營生意和賺取收入,也增加了對衛生的認識。她說:「我變得更有信心,也知道了要保持衛生和清潔。以前,我們家裡沒有廁所,但現在有了,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再也不用隨地便溺。」她還獲得一部縫紉機,藉著縫紉賺取收入。
隨著家人的生活顯著改善,古娜絲還可以為女兒阿曼提供更好的教育。她說:「以前我們甚麼都負擔不起,但現在我們可以送她去補習班了,她在約一百人的班中,常常考到第一、二名。」
蘇達
跟古娜絲一樣,蘇達也曾活在極端貧窮中。以前,她和三個孩子有時會捱餓,整天都吃不到一餐。她的丈夫靠做散工為生,哪裡有工作就到哪裡去。只是在兩、三年前,蘇達一家更飽受各種疾病困擾,她心情激動地憶述:「那時我們真的很無助。」
直至參加了「特困家庭脫貧模式」後,蘇達選擇飼養水牛,這個決定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她說:「以前我們用柴火煮食,往往要花很長時間撿拾掉落的樹枝,現在則不同了,我們用牛糞來煮食。」水牛也為她的孩子提供牛奶,把有餘的出售也讓她添置了一些家居用品。蘇達補充著說:「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有三餐吃,我還學會了要為將來儲蓄。我開了一個銀行戶口,存起了一些金錢作不時之需。」
她還說:「我們還學習了家居衛生常識,並且付諸實行。以前,我的孩子常常生病,但現在他們都很健康。另外,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支持我的孩子,鼓勵他們讀書。」
現在,蘇達每月都存款到銀行,為孩子的教育儲蓄。她一邊抱著一個孩子,一邊拿著布為另一個孩子擦手,說道:「女性也可以賺錢,而男性的心態也在改變呢。」
刊登日期:2019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