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給流徙者新的盼望

標籤:

作者:Lucy Murunga

今年十月,聯合國難民署在一份報告中警告,隨著全球被迫流徙的人數增長,款項越來越不敷應用。布隆迪、南蘇丹、索馬里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這四個非洲國家,也並列於全球六大缺乏捐款支持的流徙地區之中(其餘兩國為阿富汗和敘利亞)。

挪威難民公會則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把埃塞俄比亞、布隆迪、南蘇丹、中非共和國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列於全球十大被忽視的危機中。報告更指出,缺乏傳媒關注,以及全球捐助者捐款意欲低,是導致款項不足的主因。

然而,在款項數字增長停滯,甚至下跌之時,流徙孩子的數目卻持續增加。

世界宣明會在本年六月發表的報告Girls on the Move(按此閱讀)中指出,越來越多的兒童正因為政局不穩和武裝衝突而不斷流徙,並估計非洲東部當時已有500萬名兒童被迫逃離家園。

七月的時候,我訪問過一些家庭,他們因為埃塞俄比亞南部發生跨族群衝突,被迫離開家園。

不少孩子和家人在學校和教堂的空地搭起棲身之所,那些地方既擠逼,又不衛生,而且缺乏維生的物品。在那裡,我看見了他們那些說不出的苦難。孩子四處遊蕩,終日無所事事。

今日,那些帳篷都被拆除了,在情況許可的地區,部分家庭更已經重返家園。但是,這條復原的路仍很漫長。

宣明會估計,這場衝突使40,000名幼兒和小學生失學至少五個月。不少孩子雖然可以回到嚴重受損的課室,但他們已經在衝突中失去所有。

今年八歲,就讀二年級的泰莉歌,仍然記得自己的書本怎樣在衝突中被毀。她對我說:「我只保住了一本書。」

九月的時候,宣明會為逾450名受影響的學生提供新的書本、原子筆和其他個人物品。這不但幫助了泰莉歌和其他孩子,也為父母帶來慰藉。

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對明天有盼望?

當你見到這些故事背後的面孔,看到孩子徒步逃難多日後抵達邊境,或者排隊登記成為難民,你內心就會充滿憐憫。

我們可以做更多,來改寫他們的故事,例如確保他們可以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能夠上學、有足夠的食物和有歸屬感等。

宣明會繼續透過全球行動,教育群眾如何參與,消除一切針對兒童的暴力。

在南蘇丹,宣明會正推行項目,協助前童兵重新回到學校,接受正規教育。宣明會也在烏干達北部的安置區開設「兒童天地」,並邀請當地接收南蘇丹難民孩子的學校參與。而在盧旺達的難民營中,宣明會的項目也支援難民孩子上學去,資助最少27,000名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孩子,從幼兒到中學生都有。

這些項目全部都需要經費維持。

今日(12月18日)是「國際移民日」,願我們趁著這個日子,重新聚焦我們的心思和意志,想想自己可以如何幫助這些流徙和脆弱的孩子,使他們能夠盼望更美好的生活。


刊登日期:2018年12月18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