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耕作與儲蓄 助埃塞俄比亞婦女獲新生

標籤:

作者:Mark Nonkes (世界宣明會東非糧食危機救援傳訊主管)

「我16歲就結婚,那時還未夠成熟,其實我應該先完成學業。」21歲的禾嘉琳說。

不平坦的過去

禾嘉琳的人生並不平坦。她的父母共有八個孩子,爸爸在她七歲時去世了。之後,由於媽媽未能負擔孩子的書簿費,所有子女都輟學了。

禾嘉琳生活的社區位於埃塞俄比亞南部,她的家庭以種植咖啡為生,在翠綠的咖啡樹上,摘下熟透的果實,實屬平常。但是,他們的收成卻從來都不足夠,售賣咖啡的收入都用來買了食物,而且常常不敷應用。

禾嘉琳說:「當我和媽媽一起生活的時候,她每天都只是做椰菜和麵餅給我們吃。」

家中沒有錢的時候,一家人就索性少吃幾餐,或者只吃幾口食物充飢。

「如果天氣不佳,咖啡失收,我們的收入也會大減。」她解釋道。

禾嘉琳16歲結婚,17歲就誕下女兒,那時,她好像將要陷入一個禍及不少埃塞俄比亞婦女的循環,就是自幼輟學、早婚、過早生育和持續貧窮。這個循環如果遇上天災,例如現時困擾當地的旱災,情況只會更為惡化。

梅魯吉塔是宣明會的生計項目專員,在埃塞俄比亞南部工作。他說:「在鄉村地區,婦女一般較脆弱,因為她們一般也沒有機會裝備她們的能力。有研究指出,埃塞俄比亞的婦女負責約百分之七十的農務,但她們卻不能在財政上受惠。地主是男性,控制財政,作出決定時通常不會與妻子商量。婦女也負責照顧孩子,如果出現旱災或其他天災,婦女和孩子往往受害最深。她們缺乏食物,容易患上營養不良,也較難復原。」

雨量減少亦大大減少農作物收成,影響埃塞俄比亞全國約850萬人的生計。在該國南部,曾經帶來利潤的咖啡樹,產量已不復從前,令不少家庭沒有足夠金錢購買糧食。

因此,該國的營養不良和飢餓個案大增。在這個社區中,超過1,000名五歲以下兒童患上營養不良。

禾嘉琳說:「這次我們遇到的旱災實在糟透了,大大威脅我們的社區,我一生從未遇過如此嚴重的旱災。」

透過宣明會的其中一個項目,我們協助了200個家中有五歲以下兒童的家庭解決了飢餓的危機。

不一樣的未來

宣明會協助社區中的母親組織園藝和儲蓄小組,組員接受了園藝培訓後,便獲得種子,社區土地變成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花園,種植了甘筍、紅菜頭、菠菜、洋蔥、玉米和豌豆等蔬菜。禾嘉琳也是園藝小組的一員。

禾嘉琳說:「我們種菜,縱然咖啡收成不好,我們還能養活孩子,把剩餘的出售。即使天不下雨,我們還有井水可以使用。」

小組的成效十分顯著,在過去兩年,雖然社區的急性營養不良個案高企,但各組員的孩子也沒有患上營養不良。組員也彼此分享從出售蔬菜和投資而得的盈利。

禾嘉琳說:「多得這個小組,讓我的孩子可以吃得好。我跟小組借了一筆錢,開辦了一門小生意,在市場賣菜。這樣,我可以為家庭賺多一點錢。」

對組員來說,最大的轉變也許在於她們與丈夫的關係。收入亦讓她們有能力,丈夫不再獨自決定一切,控制收入的用途。禾嘉琳說:「以前,我沒有收入,但我現在獨立了,甚至可以存錢到我們的儲蓄小組。」

禾嘉琳還有機會重返校園,現在就讀10年級。她已經為自己計劃了未來,而她的女兒日後也不必成為乾旱和其他災害的最大受害者。

禾嘉琳說:「我可以活得比媽媽好。至於我的女兒,我不想她太早結婚。我囑咐她要努力讀書。她現在已經讀幼兒園了。我要為家庭計劃,讓我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刊登日期:2018年3月8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