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標籤:

烏克蘭戰火 牽動全球心弦

作者:日堯

烏克蘭 - 一個我們本來並不熟悉的國度,但在今年卻牽動著大家的心,透過媒體報道,我們能比以往更詳盡了解和緊貼戰況,亦更明白到其帶來的影響和連鎖效應,勢將席捲全球。

自從俄烏武裝衝突在本年2月24日揭開序幕後,許多烏克蘭婦女帶著孩子逃離家園。聯合國估計,已經有超過450萬人從烏克蘭逃到羅馬尼亞、波蘭、摩爾多瓦等鄰國,當中約九成為婦女及兒童。在烏克蘭境內更有超過7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急需各項緊急支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早在4月時作出警告,雖然全球大多數注意力都集中在戰火對烏克蘭人的影響上,但是,「我們現在正面臨一場可能摧毀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劇烈風暴中。」俄烏武裝衝突將加劇飢餓、貧窮和社會環境不穩的情況。

加劇糧食和經濟危機

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聯邦提供了全球30%的小麥和大麥,20%的玉米和50%以上的葵花籽油。小麥和大麥等是一些最貧困和脆弱兒童及家庭的基本食物來源,亦為45個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小麥進口。因此,聯合國估計烏克蘭危機可能導致17億人—超過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陷入貧困、匱乏和飢餓的困境。

與此同時,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及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而石油和天然氣亦要經過烏克蘭的輸油管輸往歐洲各地。故此,這場危機更可能觸發燃料漲價。其實自本年初以來,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了30%,去年油價亦上漲了60%以上,天然氣和化肥價格則上漲了一倍多。凡此種種,加上2019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打擊,嚴重加劇歐洲以至全球面對經濟和糧食危機的沉重壓力。是次俄烏武裝衝突讓我們看見戰事為糧食和經濟帶來的衝擊,亦是前所罕見的。

現在我只想這一切能夠停止!
戴安

兒童身心受創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截至4月10日,俄烏武裝衝突已經導致142名兒童死亡,229名兒童受傷,但實際數字可能更為嚴峻。數百所學校和教育設施也遭到襲擊或被用於軍事目的,更甚的是自衝突爆發以來,近三分之二的烏克蘭兒童流離失所,不僅歸家無期,生命更在一瞬間被扭轉,不論身體、情緒和心理方面,均可能留下即時以至長久的創傷。在逃難的過程中,兒童亦可能與家人分離,令他們更容易遭受暴力威脅、疏忽照顧、虐待和剝削。

「我的朋友都在城裡,我愛我的朋友,他們可能會失去生命。」17歲的伊仁逃到羅馬尼亞邊境時哭著對宣明會救援人員說。

「現在我只想這一切能夠停止!」暫住於羅馬尼亞難民中轉站的9歲烏克蘭女童戴安說,她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到她的父親、她心愛的貓和她的家。

衝突對受影響兒童造成的身心創傷,實在值得我們關注及持續的幫助,讓他們走出戰火的陰霾。

宣明會的救援行動

為了應對這次一觸即發的東歐難民危機,宣明會的救援行動因而遍及多國,不僅回應烏克蘭國內的需要,亦幫助身處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及格魯吉亞等地的難民,以及東歐受這場危機波及的人。

在羅馬尼亞,我們為逃往當地的烏克蘭難民提供食物、衛生用品、嬰兒物資、棲身之所等的支援,亦有設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玩耍,確保兒童得到保護和支援。另外,由於兒童倉皇逃難,甚至被迫與至親分開,我們會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援,也會善用我們在羅馬尼亞累積的經驗,為兒童提供教育方面的支援。

另外,格魯吉亞宣明會亦為滯留當地的烏克蘭兒童提供心理和教育支持,並派發現金券,幫助受影響的人解決基本生活所需。在摩爾多瓦,我們也為難民提供食物及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資。

宣明會多年來一直為各地難民提供各類援助,以「最先」提供救援為己任,更以留守至「最後」為目標。除了立即展開的緊急救援工作,更會透過「宣明之友計劃」,持續推行中長期援助項目,支援包括烏克蘭、阿富汗及敘利亞等地的兒童及家庭,讓他們逐步重建生活,重見希望。

雖然因衝突而暫時跟丈夫和父親分離,烏克蘭婦女埃琳娜仍然堅持保持積極的態度。

尼哥拉抱著他的小虎毛絨玩具,因為這是他僅有能從家裡帶來的玩具之一。

我們必須有希望,不能失去我們的善良。我們必須幫助其他人,而不是讓這些經歷使我們的心變得麻木。
埃琳娜

屢遭戰火洗禮 明白最不能失去的是……

當烏克蘭的尼哥拉只有10個月大的時候,他和家人逃到首都基輔,為的是逃避家鄉頓涅茨克發生的轟炸,他們最終躲到敖德薩。

今年2月,烏克蘭再次爆發戰火,尼哥拉的母親埃琳娜即時想起了2014年時,他和尼哥拉一起逃難時感受到的恐懼和前路茫茫。但這一次有所不同,衝突爆發的地點深入烏克蘭境內,以致他們沒有逃到基輔,唯一的選擇就是越過邊境。埃琳娜的丈夫和父親仍留在敖德薩,而埃琳娜為了保護尼哥拉,獨個兒帶著孩子避難至羅馬尼亞。而這亦是年僅8歲的尼哥拉第二次流離失所和逃難的經歷。

「這就像一場噩夢。在2014年時第一次面對戰火發生時,你可以逃到烏克蘭的其他城市,但今次沒有城市可以讓我們安全。」埃琳娜說。還有尼哥拉已經不再是一個嬰孩,他已經8歲了,他了解到家裡發生的事情,並很擔心他的父親和敖德薩他們所住的地方。埃琳娜認為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她試圖向尼哥拉解釋這場衝突,希望他能知道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的真相。

埃琳娜渴望回到敖德薩的家,並且,因為知道至少現在他們的家,仍然存在而心志更加堅定。儘管發生了這一切的事,她仍然保持著積極的態度,並希望世界記住希望和善良的重要性。

「你不能失去希望。如果我們在頓涅茨克的戰爭中倖存下來,那意味著我們可以再做一次。我們必須有希望,不能失去我們的善良。我們必須幫助其他人,而不是讓這些經歷使我們的心變得麻木。」埃琳娜解釋道。

宣明會在埃琳娜和尼哥拉所在的臨時難民收容所,提供食物、衛生用品、電訊設備和嬰兒用品等基本生活所需,讓難民家庭獲得及時的援助。

難民不只是一個名字

試問有誰願意離鄉別井,成為難民,只是為了繼續生存,別無選擇。每年的6月20日是聯合國所定的「世界難民日」,希望引發公眾對難民問題的關注,並對難民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有所認識、尊重。難民雖然身處困境,仍然可以有夢想,對世界有所作為,只是他們必須先行跨過眼前的難關。

「難民」是一個我們好像認識,細想之下卻又不太熟悉的一個名字,但或多或少總會為他們加上一些標籤。根據《1951年難民公約》的定義,難民是指「因有正當理由畏懼由於種族、宗教、國籍、屬於某一社會團體或具有某種政治見解的原因受到迫害而留在其本國之外,並且由於此項畏懼而不能或不願受該國保護的人。」當然難民離開本國後,能否公平且有效率地申請庇護,直至尋求得到長遠的安身之所,有尊嚴及安全地生活下去,實在有賴各國政府制訂相關政策及能否落實地執行。同時,人道救援組織及大家有否因年月過去而遺忘他們,對他們來說,也非常重要。

六年前,筆者曾經到約旦中部地區的阿茲拉克難民營,探望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家庭和考察宣明會在營內推行的教育及水利援助工作。還記得那縱橫交錯的營帳,井然有序。站在營帳中間的通道上,迎來四面八方擁出來的難民孩子,還有他們的家人,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父親,他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我的鏡頭前面。雖然言語不通,但從他的眼神裡,我感受到他彷彿在說:「請叫世界不要遺忘我的孩子!」我沒有忘記,盼望你也不要忘記烏克蘭以及世界各地的難民孩子。

總幹事的話

這一兩年,真的有很多學習。世事多變,無論是全球疫情、世界局勢,都教我們學會愛惜自己,也要珍惜身邊人。

世路思潮

金賈的寧靜悠閒,維多利亞湖的平和清幽,叫人暫時忘記烏干達過去的不安和眼下的問題。

前線工作

宣明會推出專為有需要婦女而設的種植蔬菜計劃,令參加者透過種植及食用新鮮有機蔬菜,提升生活質素。

與脆弱同行

45歲的寡婦杜妮亞多年來一直身兼父職,照顧兩名先天殘障的子女。

捐款何處去

在2021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8,784萬元,支持津巴布韋5個「區域發展項目」及8個其他項目,逾27萬人受惠。

本地同行

這天,聽到前「百合之家」主管葉少勤小姐的分享,才知道宣明會的本地工作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

童看世界

過去兩年,世界各國實施各類檢疫制度,出國旅遊非常不便。我聽聞有些人因為很久沒去日本旅遊而叫苦連天,甚至誇張到哭了。

孩子篇

「媽媽說我不能再上學,因為他們無法負擔我的學費。我那時很傷心,但也明白這決定。」菲律賓10歲的莎瑪憶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