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標籤:

Tinny 走遍五國探訪助養的孩子

訪問︰文蘭芳、龔小明
撰寫︰文蘭芳

Tinny說她的故事很平凡,不會賺人熱淚。但是,我們都是平凡人而已,這不妨礙我們做一些有意義又有點特別的事情吧?Tinny所做的事,獨特之餘,也很有啟發性。就如她所說的,生命影響生命,不過要影響得到別人,必須通過行動。

今年二月,Tinny探訪了在孟加拉的助養孩子回來,坦言第一次有累的感覺。每一位自己助養的孩子她一一探訪過了,家人認為也夠了吧,Tinny則有不同意見︰「可以的話,我想一年探望一位,看看他的成長。看到他們的成長是一個額外獎賞,因為能陪伴他們成長的時間有限。」Tinny認為,重複探訪,更能體會孩子的成長。

親自見證孩子的成長

Tinny開始踏足社會後,很快就開始助養。她說沒有什麼特別考慮︰「開始工作,有了收入,想做多一點點。我也有支持其他機構,是經過挑選覺得它們比較有需要。」她認為,有收入以金錢幫助其他人是一種方法,還有其他方法,例如做義工。「讀大學時我也有做義工。我是護士,讀書時在紅十字會做義工,不是前線,而是心理支援。我覺得做護士同理心很重要,當時我不懂,於是便去學習。」

出來工作以後Tinny開始在宣明會助養兒童,稍後更獨自到項目地區探望孩子 - 這倒不是很多人會做的事情。Tinny解釋︰「我在一般人放假的日子都要上班,所以無法加入探訪團去探訪,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至於為什麼要探訪,始終未見過真人,我不免有些疑惑。身邊有家人朋友也是助養者,他們也會覺得疑惑,不過因為宣明會很有信譽,所以拿著一張照片寫寫信也可以了。另一方面,我助養的小朋友都比較近,如果好像我姐姐的助養孩子在非洲,就很難去探訪。」

Tinny先後到過斯里蘭卡、菲律賓、柬埔寨、緬甸和今年到的孟加拉,她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當地宣明會的同事不同,社區的發展也不同。」她分享與小朋友見面的心得︰「小朋友第一次見面,他們是很緊張很害怕的,不但彼此未見過面,可能他們更未見過外國人,所以都很緊張。到第二天再見面,就完全是第二回事了。你會感受到一分親切,雖然言語不通,但他會主動在你身旁,又或拖著你的手一起走,從眼神中看得到他對你多了信任。」

送玩具,重重心意

Tinny形容自己的探訪內容是固定的,她與孩子見面時,會拿出禮物,就是一盒積木,然後跟孩子一起玩。這個安排,包涵了她的深思熟慮。「小朋友初見面會緊張害怕,我是通過遊戲來破冰,另外,也有教育的意義。」Tinny解釋說︰「第一次是很難的,但卻十分重要。他不懂怎樣玩這個玩具,看似簡單,他照著看照著做,其實並不知道你在做什麼。還要通過翻譯,需要時間,而時間總是不多,但我會堅持用時間去教他怎樣拼砌。只要他學會了,將來就可以自己玩。我很想我的小朋友學會分享,我希望他們與同伴分享玩具,並從中感受所帶來的快樂。當他們學會了怎樣玩,可以去教其他人,讓其他人去玩,這是一種分享。分享是要學的。我不能助養所有小朋友,但可以藉一份玩具把它延續下去。」

Tinny憶述,到柬埔寨探訪那一次,他們到學校探訪完畢回到宣明會辦事處,她才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因前數天大雨到處水浸,辦事處也水浸了,整個環境很幽暗,語言不通,大家都累了,但我卻要堅持一步一步教他砌積木。如果他沒有學會,那盒玩具是沒有用的,但學會了,他可以玩很久。我希望他明白,雖然大家都辛苦,也要堅持。」

她第一個助養的孩子是斯里蘭卡男孩,也是她第一次親身探訪的人。Tinny拿出玩具,教他和他的姐姐拼砌。姐姐大一點,比較掌握得到,可小男孩似乎不太會玩。年多後Tinny再次探訪,仍然和兩姐弟一起玩積木,弟弟已能掌握玩法。「言語不通,但他用身體告訴我,他會把應該用的那一塊遞給我,他知道我在做什麼。」Tinny感受到孩子的進步,這是她多次探訪歷程中的一項深刻記憶。第二次探訪前,孩子因為幾次暈倒,在項目中的醫療中心檢查過,建議他要到城市進一步檢查,社區發展項目又即將結束,Tinny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到他。「再去探訪時他會主動貼近我,又不知在哪裡拿了餅乾來放在我手中。我們一起去學校探訪時,在車上他挨在我身上,令我很感動,幾乎要哭了。」

她的行程很緊湊,整個旅程是三到四天,探了孩子第二天就會離開。「因為我獨自去偏遠地方,家人擔心我的安全,所以我速去速回。」除了與孩子見面,一般她會要求參觀學校。「因為教育很重要﹗」Tinny強調。在出發前她會用郵遞把送給家庭和學校的物資先行寄出。「探訪前我的同事會捐出一些物資給我帶去,我也會去購買一部分。探訪學校時,我會送小禮物給學生,我總是帶同助養孩子一起派發。我希望他們可以一起參與,有一天他們有能力時,他們也會去幫助其他人。」

每一次旅程都有得益

探訪助養兒童不是去旅遊,因為項目地區一般都偏遠,其實身體上也是吃苦的。這方面Tinny似乎輕描淡寫,不過也有提及坐長途車因而嘔吐,水土不服引起腹瀉。Tinny認為,每一次旅程自己都有所得,也會思考下一次怎樣會做得好些。技術上的,比如要選擇可靠的航空公司。「那次去柬埔寨,我不知道原來柬航常常取消航班,到了越南要轉機才發現航班取消了。臨時另外買票始終是遲到了,害得一大群人餓著肚子等我。」也有個人反思的一面。Tinny說︰「探訪地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緬甸。很長途,坐完飛機還有五小時多的車程,他們說我是第一個香港人去探訪。可能因為是第一個,他們給我看很多東西,我覺得是很豐富的。講解了耕種、養豬等等,他們問我有什麼評價,我是啞口無言。他們介紹了學英文、婦女的儲蓄小組、學電腦等,問我關於孩子們學習方面我有什麼建議,我只懂得提出性教育。我很內疚自己沒有做足功課,雖然我主要是探望小朋友,但對方會有期望,不是要你捐多些金錢,而是有知識上的交流。」

今年二月到孟加拉,需要從香港到曼谷轉機,到孟加拉再轉內陸機,每次需時一個多小時,宣明會同事已提醒可能太急速,結果回程時下雨,內陸飛機延遲,肯定趕不上下一程。「幸好是宣明會同事送我到機場,他們打聽知道本來在我航班之前的那班飛機也延誤了,而那班機還有空位,馬上幫忙安排我登上前一班機,結果趕及。但我在曼谷機場無論來回程都是要用跑的,喘著氣登機。去程我是剛下班,到達目的地時覺得很累,第一次覺得想馬上回家。」這一次經驗令Tinny思考自己的精力可能不如六七年前的狀態,也要思考探訪的安排。不過她仍是很正面樂觀︰「孟加拉的項目會在七年後完結,所以我還有一到兩次機會再探訪。」畢竟,親自體會孩子的成長,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宣明會的話

撫養孩子長大,一直都不容易。今年,家長們更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持續,難免憂心。但是,漫長而非一般的留家抗疫和學習時間,卻能給孩子們......

世路思潮

短短幾個月,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像火燒連環船。每天的感染及死亡數字,照片及故事,像黑雲蓋天,叫人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幾乎透不過氣來......

專題

近幾個月,我們的焦點都定睛於近在咫尺的一場瘟疫之上。其實,地球村裡還在上演著一場鋪天蓋地的蝗災,到底這兩者有何關連,又怎樣影響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世界之窗

菲律賓的貧窮社區,幾乎每家每戶也有機會透過手機與外界接連,但同時也為兒童帶來了極大的潛藏危機及禍害。

苦難中同行

「沒有廁所,沒有水井,眼前全是叢林和水坑。」來自緬甸的魯思達,憶述當日帶著孩子逃難來到孟加拉難民營的情景。

捐款何處去

過去十年,隨著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革新,肯尼亞經歷蓬勃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但是,國家仍然面對著不同的挑戰......

中國心

小敏2017年起,成為廣東省陽江市的一名駐村社工。她日常負責網站財務報銷、兒童與志願工作者方面的工作。但在今年春節假期,國內突然爆發疫情......

助養樂

孩子由出生至長大成人,期間會經歷一次又一次成長的關鍵時刻與挑戰。但是,貧困地區的父母有時候由於缺乏保護孩子的知識和方法,以致難以為孩子把關。

孩子篇

「十歲那年,我嚴重腹瀉,被送往健康中心接受診治,因而錯過了期末考試。我討厭錯過考試,所以我討厭腹瀉。」斯蕾憶述。「腹瀉好了以後,我又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