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篇

標籤:

感謝香港的你

原著/攝影:Kyaw Thet Tun 黎狄敏撮譯

國家:緬甸
摘要:「收到那些信件和賀卡時,我真的很開心。它們對我來說很特別。我很想感謝我的助養者,來自香港的你。」多烏說。

「我的名字叫多烏,今年八歲,住在緬甸。」多烏來自蘭貝鎮,家裡只有父母、他和哥哥兩個孩子。

「我常常和哥哥一起上學。學校離家很近,我和他一起步行回校。我是三年級學生。」多烏說。三年級學生必須學習五個科目,包括緬甸語、英語、數學、科學,還有地理與歷史科。

「我最愛學習緬甸語,因為對我來說,易讀易寫。」多烏笑著說。

多烏的母親在村子裡當女工。父親生病之前,一直在緬甸北部當司機。他曾經求醫,可惜,病情一直沒有好轉,中風後更須卧床休養。

「當我的丈夫還可以工作賺錢時,我們的家庭狀況還可以。現在,情況真的很困難。我擔心孩子們,擔心他們能否接受教育。」多烏的媽媽敏敏丹說。

閒暇時,多烏喜歡和哥哥及朋友一起玩耍。在學校裡的午飯時間,他喜歡和朋友踢足球。晚上有時候也和朋友一起玩籐球,再和哥哥一起幫忙做家務。「玩耍後,哥哥和我會幫媽媽去取水,然後洗澡。我們約七點十五分便會睡覺。」多烏說。

多烏的夢想是長大後,成為一名軍官。「我想成為軍隊中的將軍,因為我想服務及保護國家。」

「我們當媽媽的,當然希望兒子會成為更好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完成學業,我會盡我所能去支持他們,這是我的責任。不過,因為丈夫生病,我擔心自己能否辦到。」媽媽敏敏丹說。

由於父親已經病了一段日子,他們只能夠倚靠儲蓄生活。當敏敏丹工作時,她每天能夠賺取三千緬元(約十五港圓)。「我的丈夫病了,我不可以像以往一樣外出工作。我們只能夠靠著儲蓄過活。」敏敏丹說。

自從宣明會開始在多烏所住的地區開展保護兒童工作和「助養兒童計劃」,多烏一直是助養兒童。多年來,他也收到助養者的一些來信和賀卡。「收到那些信件和賀卡時,我真的很開心。它們對我來說很特別。我很想感謝我的助養者,來自香港的你。」多烏說。

敏敏丹為兒子能夠被選為助養兒童而非常高興,她也為兒子有機會參加宣明會的各類活動感到欣喜。「宣明會為我們所做的實在很奇妙,我真的很感激他們。他們在村子裡興建學前兒童發展中心,也為小學興建了廁所和水井。」敏敏丹說。

助養兒童都收到了書包、書籍和學習用品,宣明會也在學校裡興建水井、廁所,又提供桌椅,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和夢想,只是希望他們將來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對於敏敏丹來說,一切都來得不易,「我現在只是希望丈夫盡快康復,與我一起好好地照顧孩子。」敏敏丹說。

總幹事的話

二月,我們經歷了最溫暖的農曆新年,美國日本卻經歷了最嚴寒的冬天(連夏威夷也下雪!)。地球暖化極端天氣似乎正在常態化。或者綠色生活環保習慣已不再是什麼大理想,而是地球......

世路思潮

「我的人生一團糟!」面前年輕的媽媽說。越南山區,離首都河內三小時車,宣明會社區發展工作已經十年,開始見成果:孩子上學,學生自發組織改善社區活動(如清理垃圾,探訪停學......

專題

每個人在一些時刻或環境裡,都會面對自身的脆弱,有人害怕讓人看見自己的脆弱,亦有的人在脆弱中變得剛強。我們的「脆弱」,需要自我面對;但是,如果孩子落入「脆弱」的環境中......

世界之窗

為了逃避家鄉的戰火,數以千計敘利亞難民來到黎巴嫩的貝卡山谷尋求棲身之處。但是,他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倚靠人道救援渡日,寶珠也是其中之一。

苦難中同行

八歲的以斯帖與父母及姊妹們住在盧旺達,她的父母經歷戰火,各散東西,在2003年才回到盧旺達,與其他歸國的難民一樣,他們已經無家可歸,只有暫時住在一個昔日動物聚居的地......

捐款何處去

2018年,我們經歷了超強颱風「山竹」帶來的威力,更看見印尼地震及海嘯造成的驚人破壞力。這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周年的歷史時刻,多國領袖聚首巴黎,紀念與前瞻世界......

人物專訪

從2015年開始,香港浸信會醫院已經舉辦了三屆「饑饉一餐」活動,2017及2018年還是最高籌款額隊伍亞軍,成績斐然。究竟他們是怎樣去推動的呢?相信他們的經驗不但很......

中國心

含羞草好像一個小姑娘,靜靜地站在小路旁,當人們躡手躡腳地走近時,她就嚇得捂著臉彎下腰,還打指縫裡盯著人們瞧。小君和慧安也曾經好像含羞草一般,靜靜地躲在一旁。

助養樂

你有多久沒有執筆寫信了?對於遠方的助養孩子,你的信件除了可以拉近彼此距離,讓他們認識世界的另一端,還可以長遠建立一份難得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