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標籤:

氣候變化不可逆轉  誰還孩子一個綠色地球?

作者:日堯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本年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變化公眾意見調查,受訪者來自77個國家、使用87種語言,結果顯示超過86%的人希望看到他們的國家拋開地緣政治分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56%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即每天或每週)考慮氣候變化問題,其中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約63%的人口。還有五分之四的受訪者希望他們的國家更積極保護及重活農林。

事實上,雖然《巴黎協議》於2015年獲全球195個國家通過及訂立了清晰的目標,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至近年極端天氣和氣候危機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後,氣候變化才真正由國家層面,變為大眾關注的切身問題。然而,一切是否已經為時已晚?

氣候變化來勢洶洶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被定義為經過一段相當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近年,我們比較容易察覺到的氣候變化是日趨嚴峻的全球暖化和極端天氣,前者具體表現在2023年為有觀測記錄的174年來最暖的一年。全球溫度的長期上升是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2023年年中,拉尼娜現象轉為厄爾尼諾現象,亦導致2022至2023年的溫度迅速上升。全球暖化除了可能加劇乾旱的情況,溫度上升,或者缺乏水和養分,都會妨礙農作物生長,令收成下降。而極端天氣則引發更頻密或具威力的暴風雨、水災、熱浪和旱災,亦波及更多莊稼,嚴重威脅農民和牧民的生計,甚至會因為糧食不足而流離失所。2023年,長期面對乾旱問題的非洲多國,包括埃塞俄比亞、布隆迪、南蘇丹、坦桑尼亞、烏干達、索馬里和肯尼亞,遇上極端天氣,洪水侵襲,導致180萬人流離失所。由此可見,氣候變化無疑加劇了糧食安全問題和受影響的人流離失所,更令脆弱群體的生活倍添困難。

土地退化加劇危機

根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資料顯示,全球多達40%的土地已經退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說:「我們正在破壞養育我們的地球。每1秒,約有4個足球場面積的健康土地在退化。」因為土地退化可能導致全球糧食生產量下降12%,更多人將為了尋找生計和糧食而流離失所,聯合國預計至2030年時,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可能迫使1.35億人遷徙,甚至成為氣候難民,加劇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情況。

現時,全球逾10億名25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生活在直接倚賴土地和自然資源為生的地區,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及土地退化問題,令他們深受糧食不足、收成歉收及糧食價格波動之苦。儘管兒童對氣候危機的責任最小,卻直接承受著沉重而漫長的影響,包括糧食和營養、水利衛生、疾病、免疫力及身心發展等。

兒童正面對的氣候危機

9.2 億名

兒童面臨高度缺水危機

8.2 億名

兒童面臨高度熱浪威脅

2.4 億名

兒童面臨高度沿海淹浸的危機

4 億名

兒童面臨高度風暴威脅

資料來源:The Climate Crisis is a Child Rights Crisis: Introducing the Children’s Climate Risk Index.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2021

宣明會的氣候行動

氣候變化是關乎所有人的危機,不過,最脆弱的一群通常首當其衝,特別是兒童。作為關注兒童福祉的機構,宣明會透過恢復自然環境和氣候公義以回應最嚴峻的氣候危機,務求為兒童和將來的世代創造安居的環境,我們正推行8項重點環境工作和氣候行動

1. 自然資源管理
2. 混農林業及「天然資源再生技術
3. 氣候智慧型農業
4. 水資源綜合管理
5. 社區為本災害風險管理
6. 透過環境和氣候變化教育的氣候賦權
7. 節能技術
8. 廢物管理

應對氣候變化的曙光

重點環境工作之一的「天然資源再生技術」(Farmer 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簡稱FMNR),為2024年聯合國7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之一。此項技術在40年前由澳洲救援工作者兼農學家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於尼日爾發現。托尼現正擔任澳洲世界宣明會首席氣候行動顧問,他和團隊幫助非洲和亞洲共27個國家引入和推廣此技術,為數百萬公頃土地的復育作出貢獻。托尼被稱為造林者,他因推動此技術作出的貢獻,榮獲2018年「優質民生獎」(另類諾貝爾獎)。

FMNR的運作流程並不複雜,首先是找出土地上的樹樁,辨認它的品種,然後細心修剪和保護,讓仍有生命的樹根上的樹樁,重新長出樹木和獲得收成,農戶並可善用剪下來的莖和樹枝,用作動物飼料、建築木柱和柴火等,自用或出售以增加收入。同時,復育樹樁可使土壤更肥沃,能種植更多食物,改善農戶的糧食供應和家庭經濟,亦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事實上,FMNR結合其他土地修復技術,遠比植樹有效。以每公頃計算,FMNR的成本較植樹節省多達36倍。而且,植樹看似很容易,卻需要長期照顧才能長成樹木,故並非可持續保護及重活農林的最佳方案。反之,FMNR是透過復育樹樁,再加以修剪和保護,令樹木比植樹之法更快生長及收成,有效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對於難以逆轉的氣候變化,一切氣候行動都是否已經為時已晚,托尼說:「是遲了,但還不是太遲。」我們實在沒有藉口,不去還孩子一個綠色地球。


「天然資源再生技術」的運作流程

發掘

搜尋根部覆蓋範圍廣泛的原生灌木。

修剪

選擇性修剪,只保留少數最好的枝條。這可以集中所有營養。

保護

確保枝芽在生長過程中免受牲畜和野生動物的損害。

生長

隨著樹木生長,繼續跟進和修剪。

充分利用

收割可食用果實和葉子,並將修剪下來的莖和樹枝用作動物飼料、建築木柱和柴火。

「天然資源再生技術」的效益

減緩氣候變化

增加樹木、植物和土壤吸收及儲存二氧化碳,並消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更豐碩和優質的農作物

使土壤更肥沃,供農作生產,讓農民能種植更多食物,以供子女所需。

更多木柴、木材和野生食物

森林產物,如木柴、木材和可食果實等出產更豐富,家庭可以自用或出售,增加收入。

更好的收入和生活品質

農民可以開發新的收入來源,並更好地養育子女。

更多牲畜飼料

樹木和灌木覆蓋範圍增加,代表動物更加健康,家庭也得享更有價值的資產。

增強抗逆力

恢復自然環境可减輕乾旱和洪水等災害的嚴重性和影響。


我培訓了附近的許多農民,他們一直應用我示範的技術。他們現在的產量都比以前多了。
施瑪

回應大自然  不當法官當農夫

現年62歲的施瑪在埃塞俄比亞南部沃拉伊塔的洪博地區,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我很難忘記那片茂密而美麗的森林,在我眼前消失。」施瑪說。不久後,施瑪離開家鄉前往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求學。畢業後,他回到沃拉伊塔,開始了他的律師生涯,最終成為該地區受人尊敬的法官。儘管工作有成,施瑪卻仍然心繫大自然。

8年前,他回到家鄉。「朋友和家人都認為我是個傻瓜,因為我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回到了我長大的地方。但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召命。」施瑪說。

施瑪的決定與個人利益或生計無關,而是出於對自然環境真誠的熱愛。他了解到實踐可持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並希望自己能付諸實行及帶來改變。

他借鑒了宣明會推廣的FMNR技術,開始復育自己的土地。現在,他種植30多種植物,在5公頃的土地上養牛和蜜蜂。他也樂於與其他農民分享他的經驗和知識,鼓勵他們實踐FMNR技術。「我培訓了附近的許多農民,他們一直應用我示範的技術。他們現在的產量都比以前多了。」施瑪笑著說。

艾迪仕是一名氣候變化與環境計劃協調員,他過去16年一直在埃塞俄比亞宣明會工作。他憶述:「洪博地區的農民過去受了很多苦,因為山上沒有樹木,導致水土流失,加劇了貧窮問題。」

對於洪博地區來說,改變似乎很遙遠,直到17年前宣明會來到,向農民介紹FMNR技術。「我們成立了7個農民合作社,因為它們在促進和實踐FMNR技術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宣明會為成員提供知識,他們再教授其他農民,也透過培訓建立成員的能力,包括修剪技術、土壤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等。農民合作社現在就好像改變的催化劑,使更多農民能夠透過FMNR技術復育和可持續管理他們的土地。」艾迪仕說。此項目至今累計復育了2,800多公頃的土地。

總幹事的話

剛過去的6月,香港連續9日出現酷熱天氣,是6月份其中一個最長紀錄。

特稿

農學家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雖然年近七旬,現時仍擔任澳洲世界宣明會首席氣候行動顧問,更馬不停蹄走訪世界各地,推廣他發現的「天然資源再生技術」。

前線工作

在萊索托一個細小村落,居住著一群決心擺脫貧窮枷鎖的人... ...

捐款何處去

在2023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600萬元,支持厄瓜多爾3個區域項目及1個其他項目,約5.7萬人受惠。

與脆弱同行

RubberBand相隔10年後,再隨宣明會遠赴非洲,並且聆聽一位瘻管病(fistula)康復者淑琪的故事。

世路思潮

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跟歐盟交好,俄羅斯決定拒絕進口格魯吉亞葡萄酒及芝士,很多葡萄園及芝士工場被迫結業,工人失業,家庭跌進貧窮。

童看世界

人會偏心嗎?父母會偏心嗎?如果問當事人,必定否認。但若問旁觀者,十之八九都會說:有。

孩子篇

阿萍回家時,看見助養計劃如何幫助韋瑩變得強健,她也立即參加了其中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