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篇

標籤:

韋瑩變得強健了

原著/攝影:Ha Chu Thu、Ben Adams及Elissa Webster;龔小明撮譯

韋瑩的一生始於一個愛情故事。她的父母是在父親往越南中部高地當僱工時認識。母親阿萍是當地的嘉萊族人,雖然他們言語不通,卻很快墮入愛河。數年後,他倆決定返回男方的家鄉如清(Nhu Thanh)。二人結婚後,搬進山腳下的一間小木屋,耕種一塊小稻田,並為鄰居收割相思樹,幫補家計。生活絕不輕省,尤其是對阿萍來說,她不會說越南語,也不懂如何與夫家或鄰居溝通,只能微笑和揮手示意。還有她的外表、衣著、煮食,甚至耕種方式都與如清區域的人不同,她感覺自己像個外人。

阿萍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了。回到如清一年後,韋瑩出生了。由於家庭情況,阿萍懷孕時食量不足,令韋瑩出生時體型很小。阿萍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母親也離世了,加上她不曾讀書,所以,關於照顧新生嬰兒的知識,僅限於家姑和鄰居傳授的當地習俗。他們告訴她,在嬰兒出生後立即用蜂蜜清潔口腔,並在母乳餵哺前扔掉初乳,聲稱初乳有損嬰兒健康。3個月後,韋瑩斷奶了,阿萍給她吃咀嚼過的米飯和蔬菜。

當韋瑩滿了周歲,阿萍往杜拜當女傭,以賺取收入,韋瑩便交由祖母照顧。那時,韋瑩經常生病。因此,當香港世界宣明會於2017年在如清展開「助養兒童計劃」時,祖母決定為她登記。韋瑩當時兩歲,體重不到6公斤。

2018年,阿萍回家時,已經看見助養計劃如何幫助韋瑩變得強健,她也立即參加了其中的活動。宣明會工作人員和義工幫助阿萍學習和練習越南語,讓她能夠與人交流。阿萍也完成了營養知識培訓班,學懂如何給孩子預備健康膳食,以及洗手的重要性,並在他們的幫助下,開闢了一個種植各類蔬菜和香蕉的菜園。他們也得到豬、雞和鵝,並接受了畜牧培訓,能夠為家人提供雞蛋和肉類,亦可出售以增加收入,購買食物和其他必需品。阿萍亦與一群母親加入儲蓄小組,學習理財知識,並結識了一班朋友。

韋瑩現在9歲了,熱愛上學,她計劃長大後成為一名警員。她的父親到了馬來西亞工作,希望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韋瑩雖然非常想念他,卻知道媽媽可以好好照顧她。

自2017年以來,助養者透過香港世界宣明會,在越南如清助養社區內2,500名兒童,致力改善兒童健康和營養、兒童保護和家庭生計。

備註:未滿周歲的幼兒不宜進食蜜糖,以免食物中毒;建議母乳餵哺由初乳開始,因初乳蘊含抗體和活細胞,可抵抗疾病,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生長因子等;而6個月的幼兒才建議進食固體食物。

總幹事的話

剛過去的6月,香港連續9日出現酷熱天氣,是6月份其中一個最長紀錄。

專題

氣候變化是關乎所有人的危機,不過,最脆弱的一群通常首當其衝,特別是兒童。

特稿

農學家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雖然年近七旬,現時仍擔任澳洲世界宣明會首席氣候行動顧問,更馬不停蹄走訪世界各地,推廣他發現的「天然資源再生技術」。

前線工作

在萊索托一個細小村落,居住著一群決心擺脫貧窮枷鎖的人... ...

捐款何處去

在2023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600萬元,支持厄瓜多爾3個區域項目及1個其他項目,約5.7萬人受惠。

與脆弱同行

RubberBand相隔10年後,再隨宣明會遠赴非洲,並且聆聽一位瘻管病(fistula)康復者淑琪的故事。

世路思潮

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跟歐盟交好,俄羅斯決定拒絕進口格魯吉亞葡萄酒及芝士,很多葡萄園及芝士工場被迫結業,工人失業,家庭跌進貧窮。

童看世界

人會偏心嗎?父母會偏心嗎?如果問當事人,必定否認。但若問旁觀者,十之八九都會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