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看世界

標籤:

偏心

作者:羅乃萱

人會偏心嗎?父母會偏心嗎?如果問當事人,必定否認。但若問旁觀者,十之八九都會說:有。

記得我教寫作班或在台上演講的時候,總會特別留意那些臉帶笑容,對我的說話有「熱烈反應」的學生或聽眾。

至於在家庭中的偏心,我卻經歷甚深。由於我有一位有名的鋼琴家姊姊,還有一位父親一直渴望的弟弟(也是他唯一的兒子)。即使父母盡量不偏心,身邊的親友也會「偏愛」:一方只記得羅家的大女兒是鋼琴家,一方記得爸爸老來得子的弟弟,我則是那個無名的、常被忽略的女兒。

也許飽受「忽略」之痛,所以婚後,我只生了一個女兒。萬千寵愛在一身,根本沒偏心的機會。

但女兒生了3個乖孫之後,「偏心」的問題又出現了。

女兒常說:「你對大乖孫特別寵愛,這是偏心!」但在我的角度來看,卻是大乖孫5歲多了,語言能力超強,又很懂事。很多說話「一點就明」,而且會把婆婆說的牢記在心。但第二個乖孫仍未到3歲,處於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年齡,最愛說「不可以」,難以跟他交談。就是這樣,被冠上了「偏心」的形容。

為了避免偏心,每逢到女兒家,我會跟大乖孫玩一陣,然後到小乖孫,或兩個一起玩。最後有空間的話,就逗逗5個月的小小乖孫。嘗試平均分配,永不落空。

只是,仍擺脫不了「偏心」的印象。像這天,我想帶大乖孫去拿外賣,卻聽到這樣的回應:「不可以偏心只帶一個啊!」但小乖孫會聽話,安坐車上的小童椅嗎?為了撕掉這標籤,唯有回應:「好吧!就讓我跟公公帶兩個小鬼頭去拿外賣吧!」

在車上,我慎重告訴他倆兄弟:「婆婆下車拿外賣,你們乖乖安坐,下次爸爸媽媽就會再批准的了!」沒想到,兩個真的乖乖靜坐,等我把外賣拿回來。

哈哈!這趟該可洗脫「婆婆偏心」的罪名,因為我實在3個乖孫都盡力痛錫啊!

總幹事的話

剛過去的6月,香港連續9日出現酷熱天氣,是6月份其中一個最長紀錄。

專題

氣候變化是關乎所有人的危機,不過,最脆弱的一群通常首當其衝,特別是兒童。

特稿

農學家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雖然年近七旬,現時仍擔任澳洲世界宣明會首席氣候行動顧問,更馬不停蹄走訪世界各地,推廣他發現的「天然資源再生技術」。

前線工作

在萊索托一個細小村落,居住著一群決心擺脫貧窮枷鎖的人... ...

捐款何處去

在2023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600萬元,支持厄瓜多爾3個區域項目及1個其他項目,約5.7萬人受惠。

與脆弱同行

RubberBand相隔10年後,再隨宣明會遠赴非洲,並且聆聽一位瘻管病(fistula)康復者淑琪的故事。

世路思潮

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跟歐盟交好,俄羅斯決定拒絕進口格魯吉亞葡萄酒及芝士,很多葡萄園及芝士工場被迫結業,工人失業,家庭跌進貧窮。

孩子篇

阿萍回家時,看見助養計劃如何幫助韋瑩變得強健,她也立即參加了其中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