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童年不會等待
讓兒童活在一個可以成為兒童的世界

作者:杜若

在地球上不同角落,每一天,同時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故事。

一早,許多國家的孩子揹起書包到學校,開展求知的探險。不過在另一些國家,有些孩子打包出門,他們因為戰亂、災荒,被迫踏上離鄉逃難的旅程。

中午,許多孩子一邊打開家人預備的便當,或吃著學校供應的營養午餐,一邊彼此嘻笑玩鬧。然而在那些受異常氣候衝擊最大的地區,有些孩子因糧荒而沒有午餐,下一餐也還沒著落。

夜深了,許多孩子經過一整天活動後,嘴角泛笑沉沉入睡。但此時,有些遭逢家庭變故的孩子,卻仍為了家人、生活而煩惱憂愁,輾轉難眠。

──台灣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Taiwan)《展望會訊》185 期

九月七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全新報告,指出全球各地現在有近五千萬兒童因戰爭、暴力、貧困、遷徙等各種原因,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報告指出有約二千八百萬兒童因為暴力衝突被迫逃離家園,當中有一千萬人是難民,另有一百萬人尚未確定難民身分,還有一千七百萬人屬於「境內流離失所者」。另外,二千萬兒童因極端貧困、幫派暴力、種族迫害等原因而選擇到其他國家尋求更好更安全的生活。令人憂慮的是孤身上路的兒童大增,他們更易遇到危險和剝削傷害。在過去一年,有超過十萬名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往七十八個國家尋求庇護。

飢餓與貧困,剝奪了無數兒童應有的權利;而全球安全形勢持續發生重大變化,在暴力和衝突中,兒童仍是付出高昂代價的一群。每年的十一月二十日是「國際兒童日」,選擇這個日子是同時紀念1959 年在這天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及在1989 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莫忘初衷,努力讓兒童活在一個可以成為兒童的世界,不但是宣明會倡議在未來十五年必須達成的滅貧方向,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願景;不管順逆仍當努力,畢竟,童年不會等待!

情景對照之一:逆境奮戰

舒雅楠|十歲|三年級,住在印度偏遠山區

舒雅楠除了做家務,還負責照料四名弟妹。

爸爸失明不能下田,媽媽用山芋摻雜米飯可以少吃一點米。

十歲的舒雅楠要分擔母親的責任。

  • 清晨三點半,雞開始啼,舒雅楠出門,她要走一小時山路到泉源取水。取水回家,舒雅楠餵豬的時候,母親在煮山芋。
  • 吃過山芋出門上學,只是早上七時半。
  • 約十一時,舒雅楠下課回家。她上的是非正規的學習中心,所以較早放學。
    回家後換過衣服,舒雅楠就到森林去,除了砍柴,還要找尋晚餐的野菜。
  • 下午兩點,舒雅楠帶著柴草回來。她開始照料四名弟妹,好讓媽媽幹活去。(爸爸幼年時右眼失明, 八個月前左眼開始出事,雙目失明,不能耕作。媽媽無力照料稻田,只在舒雅楠幫忙帶孩子時去料理種小荳蔻的那塊地。)
  • 晚飯後,如果有電力供應,舒雅楠會溫習功課,大多數時間她只能就著煮食的爐火溫習。
    媽媽很想家中其他孩子都能上學,只是目前家中的米只夠吃兩個月


情景對照之二:曬課本

亞連含|八歲|住在印度的城市

八歲的亞連含抬頭看著破漏的房頂。

課本淋濕了,放在太陽下曬乾。

放學回家亞連含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 早上他起床後,刷牙洗臉,吃了早餐就上學去。
  • 他在學校吃午餐,放學後回家,看電視和跟他的朋友玩耍。
  • 有時候他不能上學,因為要曬課本。他們住的房子屋頂漏水,一下雨,亞連含和媽媽就滿屋跑,到處放置水桶膠杯等接住漏水。有時課本都淋濕了,第二天要放在太陽下曬乾,亞連含當天就不能上學。
  • 亞連含是一位聰明而自信的男孩,他說︰「我長大了要做醫生。」
  • 香港世界宣明會資助當地社區推行「區域發展項目」,亞連含是助養兒童,他可以安心讀書。


情景對照之三:採金礦

約翰|十一歲|輟學,住在莫桑比克農村

工作八小時後約翰和托克淘得少量金砂,不過還未足夠可以換錢。

約翰(左)和托克站在礦洞內,泡在廢水中挖掘,希望淘得金砂。

約翰工作後回到家中,旁邊是弟妹和懷孕的母親。

  • 早上六時,約翰穿著又髒又破的衣服,餓著肚子與朋友托克一起出發開工。他拿著一個鏟、一個碗一個碟。托克代他提著大桶。他們要走九公里才到達礦地。
  • 他們工作至下午四時,沒有食物也沒有休息時間
  • 約翰讀過一年級,兩年前已輟學。因為饑荒,而且父親入獄。他是長子,只好去採金礦養家。
    奮力挖掘、沖洗,收集到二十粒小金砂可換得兩美元。有時候工作一星期才收集到這少量金砂。
    採礦對兒童的健康十分不利,除了長時間暴露在灼熱的陽光下,礦洞的水混雜了水銀和其他化學物,他們泡浸其中,皮膚受損。
  • 六點鐘約翰回到家中,進食第一餐。七點鐘就有晚餐,一般他也吃不下。有一段日子家中沒有食物,他們經常連續幾天捱餓。
  • 約翰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農業技術員,遏止饑荒,讓家人和其他兒童有食物,可以去上學。」他流下淚來。


反思︰兒童的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是最廣泛批准的國際人權條約,最具普世性,是全球最多國家參與的國際條約。條約規定了兒童的一些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教育和娛樂,以及對家庭生活的權利,免受暴力、不受歧視,和有權提出自己的觀點。

雖說兒童權利的理念受到普世認同,事實上卻因為客觀環境而經常未能落實。對於在飢餓貧困中掙扎求存的家庭,能否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就像印度的舒雅楠,她除了上午有幾小時到學習中心接受非正規課程教育外,基本上整天都在分擔成人的工作──挑水、餵豬、砍柴草、撿野菜、照顧幼兒等。當然,兒童分擔合適的家務是正常的,但沉重的勞動卻對兒童的健康有損。同時,舒雅楠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休憩、玩耍的空間。這怎能是「童年」的樣式?

至於莫桑比克的約翰,只有十一歲,卻從事危險惡劣的工作,這是絕不能接納的。當地法律其實禁止兒童從事採礦,但正如在礦場工作的成年人指出︰「一直都有兒童來挖礦,因為他們飢餓。」這些兒童工作時會留心,看見陌生人進入礦場便會馬上逃跑。若不克服饑荒的肆虐,兒童無從過他們應過的日子。

相對而言,印度助養兒童亞連含過的倒是正常兒童的生活,雖然父親是日薪工人只能租住破爛的房子,有時影響到亞連含不能上學,但基本上他過著愉快學校生活,有溫飽,有朋友一起玩耍,在他臉上你看得到笑容。宣明會推動著社區的發展,亞連含一家的生活也會進一步改善,無論他將來的成就為何,他沒有被迫辜負他的童年。

我們也想對照一下香港的兒童的生活,因此邀請了幾位小學學生記錄他們的一週生活,同時寫下一些感受。這裡只選三位較高年級的同學所做記錄。他們相當典型,家中生活沒有困難,學校生活正常。你可以看到生活的主體是上學、做功課、課外活動、才藝班、補習。而他們的抱怨是疲倦、沒有足夠遊戲時間。與同齡朋友相處使他們開心,有機會外出更是雀躍;受取笑被責罵則帶來痛苦。另外還有小二的小靖,在所有的「溫習」時間都寫上「悶」。要說明的是這些記錄在暑假前進行,相對而言是一年學業壓力較少的時段。筆者懷疑其中的遊戲時間應該偏高。香港的兒童,童年充塞著學習和課業,相信也是我們的共同回憶吧。兒童有權玩耍嬉笑,從中發展個人的情緒和多樣能力,這是仍要爭取努力的一面。

香港兒童的一週生活
情景對照之四:不夠時間

恩恩|十二歲,六年級

星期一 上課、參加興趣班 /乒乓球課後有人請喝汽水,開心。不夠時間做功課,不夠時間玩樂。
星期二 英文默書 /好多數學作業
星期三 上課 /皮膚有濕疹,很痛苦。
星期四 中文測驗 /用iPad玩數學遊蹤。
星期五 放學後學鋼琴和樂理 /科學科技堂玩航拍,被人稱讚。
星期六 不用上課 /去老師家中BBQ
星期日 補習中文 /小學團契有三個男同學不見了電話,有兩個在廁所找回。

情景對照之五:很開心,不開心

小賢|十歲,四年級

星期一至五
上學、吃飯、看聖經、玩耍、做運動、睡覺。
感受︰看聖經可明白道理;愛看故事因很有趣;有一天不開心因玩的時間很少;有一天不開心因上學時被人取笑。

星期六及星期日
探公公,探爺爺,去遠足,去教會。
感受︰很開心可以出外;很開心可以遠足;很開心可以去教會。

情景對照之六:很忙,很倦

小悅|九歲,四年級




星期一    返學、學琴、做功課

星期二    返學、學普通話、做功課 / 很忙,很倦
星期三    返學、留校跳舞、做功課 / 忘記要考普通話,沒有預備,被老師罵,很不開心
星期四    返學、留校跳舞、做功課 / 很忙,很倦,但很喜歡與同學一齊跳舞
星期五    返學、畫畫堂、做功課 / 最喜愛畫畫
星期六    看電視、數學補習、英文補習、做功課及玩耍
星期日    去教會、回家溫習和玩耍/ 好鍾意返教會,很開心

反思︰當世界持續動盪

上文提到,由於全球安全形勢繼續發生變化,暴力和衝突令數以百萬計的人要逃離家園,無論他們是否越過邊境抑或在境內流徙,他們都是失去原有生活和資源,更是缺乏安全。今天的境外難民中,超過半數是十八歲以下兒童,他們的童年,可說是被中斷的童年。而單獨逃亡兒童人口激增,更是令人憂慮,由於沒有身分證件,法律地位不確定,而且缺乏系統性監測,大批兒童淪為「蛇頭」和走私者剝削虐待的受害者。他們的權利,蕩然無存。

數字令人麻木,但是,想及這些是一個個稚嫩的兒童,他們本應茁壯成長,成為社會的未來,但卻是被剝奪應有的權利,沒有安全溫飽,沒有栽培發展。成年人剝奪了他們的童年,窒礙他們的未來,其實又正是為自己掘下墳墓。

努力讓兒童活在一個可以成為兒童的世界,已不止於社區發展,消滅貧困,更是要積極尋求和平。童年並不等待,已有許多兒童虛耗了他們的童年,必須有更多人要矢志去改變故事的結局──飢餓的孩子有機會溫飽,逃難的孩子有機會上學,困境中的孩子可以安然入夢。他們有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享有生存、教育、被保護、不恐懼的自由。改變故事的結局,從只有一分力的人開始。

總幹事的話

中秋,仍熱,但早晚微涼,有點秋意。踏入九月尾,生活像漸漸回歸正常:返學的返學,上班的上班,立法會選舉也有了結果。

世路思潮

在湖南省安化縣的大山中,遇到不單是災民、窮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五保戶;還有游會長的友情、他的黑茶、他的茶壼。

世界之窗

根據宣明會最新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厄爾尼諾現象促使非洲南部兒童早婚、成為童工和失學的情況,日趨嚴重。儘管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氣候現象,但其影響已導致四千九百萬人面......

苦難中同行

在香港,兒童的教育權利一向被高度重視,於家長心裡,教育的地位更是與日俱增,有的在懷孕時已經開始精挑細選幼稚園,甚至與子女一生的成敗掛鉤。我們如此看重子女的教育,反觀......

捐款何處去

2015 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一千九百萬元,支持斯里蘭卡三個「區域發展項目」及六個其他項目,逾十六萬人受惠。

人物專訪

「我覺得緬甸已經完全改變了,像一條毛蟲變了一隻蝴蝶,不可能走回過去了!」季明醫生堅定的總結。

中國心

雲南永勝地處高寒山區,這裡群山綿延、峽谷縱橫,當地村民出行都必須經由蜿蜒崎嶇的山路,交通十分不便。山間的道路多是土石鋪築,每到下雨天路面就變得泥濘不堪,特別是雨季時......

孩子篇

今年二十三歲的康芙,小時候患有眼疾,常被同學嘲笑為「斜視妹」,令她非常難堪。但這經歷激發她開始夢想成為醫生,幫助其他同樣飽受疾病困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