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篇

標籤:

媽媽能夠供我們上學了

原著/攝影:Didir Nagifi;孫潔麗撮譯

我叫香維雅,13歲,是一名助養兒童。我正在唸中學7年級,生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個有四姊妹的家庭,我是大姐姐。

從前,我父母的生活很艱難,爸爸失業,而有殘障的媽媽又不能做什麼。沒有人幫助我們,我們生活困苦。我們幾姐妹常常生病,也常被趕出學校,因為父母交不起學費。如果我沒記錯,就在4年級,我沒有上學,因為父母沒錢。至於我們住的地方,別提了,那時比不上現在這一間;每逢下雨,舊屋會濕透。至於食物,我們只會在傍晚時吃一頓。

2016年,媽媽參加了宣明會特別為殘障人士舉辦的儲蓄小組培訓;當課程完結,媽媽很快就決定要加入殘障人士儲蓄小組,還成為主席。一個周期結束,媽媽儲了60美元。這使她能夠僱人到村裡去買花生,再讓爸爸轉售,賺到的部分收入足夠給我們買校服和交學費。

此外,宣明會還向小組提供商務培訓,又供應棕櫚油、鹽和糖。這讓媽媽有機會開展她的小生意,賣雜貨,以及給上學的孩子賣炸木薯。感謝儲蓄小組的活動,讓媽媽可以買一架單車代步、為我交學費和公開試費用。我能上學、參加公開考試而且考試合格了。現在我們能睡好覺,不怕屋子漏水,因為媽媽租了一間鐵皮屋給我們居住。

現在,我有個夢想:畢業後,我想成為裁縫,我要造衣服,並且分給那些沒有的人。我感謝宣明會支持媽媽,讓她雖然身患殘障,現已有能力賺錢及儲蓄,照顧我們一家人。

總幹事的話

「索馬里?很危險啊!有很多海盜出沒!你千萬要小心!」以上都是家人朋友知道我去索馬里後的即時反應。

專題

生活在「脆弱環境」的人必須面對比貧窮和飢餓更複雜及鮮為人知的困境,而索馬里便是「脆弱環境」之一。

前線工作

在蒂瑪所住的社區,宣明會工作人員在一次檢查時發現耶茜嘉體重過輕......

本地同行

RubberBand與宣明會的淵源始於10年前,他們擔任「饑饉之星」,今年2月底,其中三位成員6號、泥鯭和阿偉,再次跟我們到訪非洲的索馬里蘭。

世路思潮

阿富汗西陲赫拉特的流徙人口社區,婦女照顧孩子,男人進城找散工做,貧窮飢餓是生活的一部分。

童看世界

6年前在學校遇上一位先天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中一女生,她的性格開朗、謙虛有禮、敬師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