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思潮

標籤:

羅興亞難民的哀歌

作者:趙煥明

「一夜間,這裡變成一個六十萬人的城市!只是這裡沒有電沒有水沒有學校沒有醫院。」孟加拉總幹事Fred對我們說。

八月尾開始,每天平均有近一萬羅興亞人越過緬甸邊境,逃到孟加拉這片山頭。他們每人付約一百元美金坐船過河,約三公里闊的大河,男女老幼,一家大細,放下一切,逃出生天。

「有時風浪很大,因這裡近孟加拉灣,不少人浸死了。」給我們翻譯的年輕孟加拉義工說。

「一半在這裡出世的嬰孩死掉了!」負責醫療衞生的同事說。

難民大都走上三至七日才逃到難民營,這裡環境擠迫,物資不足,沒有支援,很多孕婦在身心疲累下生產,醫護人員缺乏,而且難民不斷湧入。

抱起面前一個八個月頭大身小,皮包骨的小男孩,感覺只有十一、十二磅,像初出生的嬰兒,只是手腳較長,頭很大。有眼神接觸,哭了兩聲,輕搖他兩下,他便在我胸前舒服地躺著,手指放進口裡,吸吮著,身上餘下很少力氣,生命似在沉下去!?「他媽媽沒有奶水給他,他媽媽也病了。」

小山頭上有幾個大墳墓,全都是小孩子及初生活不過來的嬰孩的。沒有人在哀哭,沒有人在悲傷,大家都忙著走動找生存下去的空間、生活下去的物資。小山頭上望向東南西北,全都是臨時帳篷,一望無際。

「頭頂上有飛機」,「我們的鄰居死了」,「我們的屋著火」,「他們殺人」……宣明會兒童天地內的小孩子描述著他們離開家園的原因。在難民營,孩子沒有學返。除了去輪候物資,他們都沒有活兒,但他們感到安全。幾乎所有碰面的災民都說這刻感到安全。

「沒有安全保證,我們不能回去,我們寧願死在這裡。」

「我的丈夫死了!」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流著淚。

「孩子晚上常發惡夢!」一位母親說。

那個晚上,我也發了幾個惡夢。

總幹事的話

十月中,和太太踏足芬蘭,探訪在那裡做交換生的女兒,她帶我們坐四個小時火車,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闖進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天地。

專題

誰個不想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成長,上學去、玩耍去,不受任何傷害;暴力更彷似與孩子毫不相干,但事實並非如此。

世界之窗

你會如何總結自己的2017年?是歡笑多於悲傷,還是……

苦難中同行

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一個安樂窩,但聯合國指出現時全球有一億五千萬名兒童流落街頭。

捐款何處去

孟加拉自1971年獨立後,國家持續邁向脫貧和經濟增長,並已經能夠出產足夠全國所需的糧食。

人物專訪

Prudence的生平故事或可用最常見的所謂「香港故事」來概括:自少家貧,努力向上,終於在社會創出佳績。

中國心

十歲的陽陽終於在二〇一六年如願入讀一所普通小學,他和媽媽歷盡艱辛,終於開啟學校的新生活,媽媽說:「這是第一步,路還很漫長!」

孩子篇

九歲助養兒童露婕以往僅靠媽媽以高息借貸,才能繳付她的書簿學費。但這一切都因儲蓄小組的成立而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