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同行

標籤:

從宣明會走到世界 - 訪凌君慧

作者:龔小明

筆者與凌君慧﹙Stephania﹚曾經在宣明會共事3年。她從事廣告業15年,因著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襲擊」帶來的衝擊,開始反思人生和工作的意義,並從新規劃人生,加入香港世界宣明會從事傳訊工作。那時,她有機會到印度等地探訪,近距離了解貧窮人的生活情況,亦直接影響她日後決志成為傳教士。

服侍貧窮人之旅

Stephania說:「我在2011年離開宣明會,先到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修女會當短期義工,及後憑信開始傳教士之旅,到印度服侍殘障女孩差不多6年。之後,因為知道非洲有很大的需要,到了埃塞俄比亞服侍殘障男孩和穆斯林社區的家庭,又到過南蘇丹通治鎮的一間學校當老師,這都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做的事情。」

她在南蘇丹服侍時,也曾經和當地宣明會合作,為貧困孩子提供食物。Stephania說:「當地人每天一般最多只是吃一餐,而且不一定吃得飽。孩子餓著肚子來上課,幸運地因著資助,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午餐。我覺得和不同的非政府組織合作,大家各自擔當著不同的角色,例如非政府組織可以提供一些資源,協助我們傳教士推展服務。在社會環境不穩的地區,一些非政府組織集中於派發緊急糧食及其他物資給家庭,以解燃眉之急。傳教士則會選擇從教育入手,嘗試自小改變孩子的思維,特別是向他們灌輸和平相處的道德教育,讓孩子上學不僅學到知識和建立能力,長遠來說,也能讓不同部族的孩子能融洽地一起居住和發展社區。可是,對於當地人來說,讓子女上學其實是很複雜的事情,因為他們大都從事放牧,要送孩子到鎮裡讀書,除了要支付學費,還要預備他的食宿開支。相反地,孩子不上學,家裡便增添了一個勞動力。因此,很少家長願意送子女上學,長遠而言是不利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

Stephania在非洲服侍貧困孩子時,透過與宣明會的合作,感受到宣明會同事的愛心與熱誠。

從服侍的印度殘障女孩子身上,Stephania學習到凡事感恩和活在當下。

對於自小在城市長大的Stephania來說,與南蘇丹人相處,亦讓她學習到包容,她說:「工作對南蘇丹的牧民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概念。他們世代以放牧為生,沒有我們準時上班的想法,更加沒有職業或工作的概念。所以,他們從來也沒有想過要讓子女從事其他工作,更加難以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這也窒礙了他們安排子女接受教育。對於我們凡事都希望掌握於股掌之內的城市人來說,當地人的想法無疑讓我們學習到如何設身處地去明白他人的處境。譬如說,為何當地的女孩子學業成績較差?我們覺得可能是因為她們懶惰。但事實上是大多數女孩子回家後,都要先做家務。入黑了,家裡沒有燈,她們便不能做家課和溫習,因此,女孩子的成績普遍不如男孩子。這例子正正說明,我們有否從受助孩子的角度去明白她們的難處,理解和尊重她們的決定。凡事都有其原因,只是我們有否嘗試去理解。我們來到是幫助他們,而不是將我們的想法和做法,強行加諸他們的身上。」

在離開宣明會之後的這10多年,Stephania認為她最大的得著是學懂感恩,「回想在印度服侍的日子,我為每天每事都感恩,我服侍的是殘障和智障女孩子,在我們看來她們凡事都不能,但她們卻時常為很小的事情,便會發出會心微笑。她們的快樂不是從與人比較而來,而是純粹發自內心的喜樂。從她們身上,我看見了人應該如何活在當下。我一直努力地向她們學習,希望學會那份事事知足和簡單的快樂。」

「近年,我則學習到對好人、壞人和憎恨的人,也要有一份同理心。我以往看善惡與對錯,非常分明。但是,這些年的服侍,讓我體會到縱然是你的仇敵,也有他的故事,做壞事的人不一定都很壞。縱然他現在真的很壞,他出生時也不會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因著他的經歷,才變成現在的模樣。人人也可能變壞,只是我們有否相同的經歷而已。所以,我對人多了一份同理心,因為人人也各有難處。」

延續愛心之旅

Stephania從投身宣明會及助養孩子,至今年成為了我們遺產捐贈的捐助者。她說:「我很認同宣明會工作,感受到同工的服侍充滿愛,更讓很多活在困境中的人的生命不再一樣。在宣教的旅途上,宣明會的工作無疑裝備了我,可以走得更遠,親身去到受助者的身邊。我深願自己的小小遺贈,可以讓宣明會繼續幫助有需要的孩子。」

從認識Stephania至今,總覺得她好像是一位人生教練,不僅放下自己的工作和親人,委身服侍貧窮人,還與他們一起生活,一同經歷缺乏與艱難,更樂意與人分享她的經歷和學習,讓愛延續,讓更多人知道及願意關心貧窮人。

總幹事的話

2023年,我們終於迎來疫後的新生活,雖然難免要適應新常態、新步伐,但增添了對未來的期盼,更可以規劃新行程,重新親身探索世界。

世路思潮

「我也是第一次來這裡,我們肯尼亞人很少來這邊!」同行的肯尼亞宣明會同事說。

專題

發揮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的力量 作者:日堯 每人選擇自己的職業,也各有原因。作為女性,因性別帶來的限制而能否參與一些工作種類,可能已經與男性有別......

前線工作

斯韋特蘭娜與兩個孩子從烏克蘭城市奧德薩逃到摩爾多瓦。像數以百萬的難民一樣,她們被迫離開家園、朋友,放下工作和學業。

與脆弱同行

去年2、3月時,正值烏克蘭開始爆發戰爭,為當地人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有些人失去至親,有些人家園盡毀,也有些人被迫逃難到陌生的國度。

捐款何處去

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柬埔寨憑藉蓬勃的製衣出口業及旅遊業,在20年間穩健地發展,當中教育和醫療方面的進步尤其突出。

童看世界

這個新年,跟女兒乖孫一家去了旅行。上飛機的時候,乖孫興奮莫名,不斷追問:新加坡在哪兒?我們會去哪兒玩?

孩子篇

現年 14 歲的小莎,住在越南中北部一個村落。在那裡,女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女孩會隨母親從早到晚在田裡耕作;大部分女孩即使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