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看世界

標籤:

童心未問

作者:蔡志輝

這個年代的小孩好像很幸福,從小就接受各類的培育和訓練,英語、普通話、繪畫、游泳和彈鋼琴這些已是基本的;小提琴、芭蕾舞、球類運動也少不了的;日文、法文及西班牙文也起碼學曉一兩種⋯⋯

許多小孩還未上幼稚園,父母已經開始為孩子報讀「興趣班」。誰的興趣?那麼小的孩子,怎麼知道他們的興趣?還是一切都是父母的興趣?許多父母會說:就是要讓小孩學習,才能培養出興趣來……家長永遠能搬出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為孩童安排密密麻麻的訓練課程,要求他們不停練習。但有否真正想過孩童到底最想要什麼?

約20年前,我和太太為女兒安排許多興趣班培訓,在應付學校忙碌的功課和測考之外,還要學習多個興趣班,看到她身心疲累,我們就不斷反思教育她的模式。結果,在她讀小學三年級時,我們決定大刀濶斧地終止她多個興趣班,然後把上興趣班的時間用在一起遠足、玩紙牌遊戲、玩象棋、一起看書、講故事和聊天談心。直到今天,我家的大女兒和小兒子都自發地用功讀書,同時也有自己的興趣,熱愛音樂和運動,性格開朗,積極主動,最珍貴的是與我們建立了非常良好的親子關係。

兩年前,有機構做了一項調查,訪問了超過700個家庭就讀小學的孩童。結果顯示:孩童們最想聽到父母說「我陪你玩遊戲」和「過來抱抱」,而孩童們最喜歡的,是與父母玩遊戲及郊遊。奉勸大家:沒有什麼比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更重要,在孩子還在童年階段,多陪伴孩子,別把他們的時間都送給興趣班和學業!別等孩子長大後,再沒有興趣跟你玩遊戲,沒時間聽你講故事,不再給你抱抱時才後悔,問問孩童心裡最想的是什麼,就知道怎樣令孩童活得幸福快樂!

總幹事的話

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聯合國訂立此國際日,是為了頌揚全球因衝突或迫害,被迫逃離本國的人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氣。

世路思潮

「你是不是有多一件外套可以借我?」同事問。

專題

近年,ChatGPT這項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服務越來越普遍,帶來的影響不限於科技發展,甚至可能改寫大家的工作及生活模式...

前線工作

娜仁其其格和巴雅爾琪琪格住在巴彥洪戈爾省,是「寒災」危機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與脆弱同行

蘇丹於4月時爆發武裝衝突,引發難民潮。而鄰國南蘇丹的內戰亦已經輾轉持續近10年,至今仍有不少人在鄰國烏干達的難民營生活。

本地同行

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宣明會的「饑饉30」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回憶。而本期受訪的棉紡會中學黃定康校長,亦因為饑饉活動與宣明會結緣...

孩子篇

在馬克所住的馬拉維社區裡,愈來愈多孩子為了幫補家計而輟學打工。馬克慶幸自己可以上學,且上學前有早餐可吃。他知道,家境從前並不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