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分享到:








#019【多樣化種植 令貧困農民收成培增】


非洲許多農民都採用傳統的「單一種植」方式,一塊田只集中種植一種農作物,以為這樣收成會更多和符合經濟效益;但這樣其實會破壞土壤養分的平衡,令土壤變得貧瘠,長遠導致收成不增反減,影響農民生計。宣明會推動「多樣化種植」,令土壤恢復健康、收成倍增,農民都嘖嘖稱奇!

「多樣化種植」是生態農耕的原則,其中常見的「輪作法」(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塊農田上有序地輪流種植不同農作物,以預防病蟲害和改善土質。至於「間作法」(intercropping),則是同時把多種特性不同的農作物種在一起,讓它們如「好朋友」一般互利避害,幫助彼此好好生長;而且,即使某種農作物受蟲害影響,也不致全部失收。例如,非洲農民慣常單一種植的玉米,如果跟豆科植物例如豆角、花生等「好朋友」種在一起,豆科植物可為玉米提供天然氮肥,而玉米稈則可為豆科植物遮蔭;農民既不用花錢買化肥,幾種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也可以「互相扶持」,使收成大增呢!

玉米是高耗氮農作物,而豆角、花生等豆科植物則會利用細菌,為自己和週邊植物提供天然氮肥,且令土壤變得肥沃,是玉米的「好朋友」。

高大的玉米稈可為矮生豆科植物遮陰,或作蔓生豆科植物的棚架,藤蔓亦令玉米稈在狂風中不易被吹倒。

津巴布韋婦女卡妮達,過去以傳統方式耕作,在三公頃的農田上,只種植高粱。農田雖大,收成卻很少,儘管卡妮達辛勤耕作,一家人整天還是只能吃到一餐。宣明會在卡妮達所住的社區為村民提供農耕培訓,教他們「多樣化種植」,卡妮達因而學到不要只種高粱,也要種豆和花生等高粱的「好朋友」;她還多種了玉米,令田裡的農作物更多樣化。現在卡妮達田裡的收成倍增,其他農夫一頃田一般有 600 公斤收成,卡妮達一頃田卻光是玉米就有最少兩公噸的收成。同時,「間作法」大大減低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卡妮達說:「上季雖然遇上乾旱,但我還是收成了 11 袋玉米,每袋重 50 公斤!」

卡妮達實踐「多樣化種植」後,不但改善了家庭的生計,也改善了家人的營養和健康情況:「現在我和孩子一天可以吃到三餐:早餐吃水煮花生,午餐吃豆,晚餐吃玉米糊。」卡妮達現在更是農夫領袖,努力把從宣明會學到的農耕知識傳授給其他農夫,希望他們也能親身經歷「多樣化種植」的奇妙,並且改善家庭生計和社區內助養孩子的成長環境。

卡妮達自從同時種植高粱、玉米、豆和花生後,收成倍增,種植一頃田的玉米就已有超過兩公噸收成。

卡妮達現在是社區裡的農夫領袖,努力把從宣明會學到的農耕知識傳授給其他農夫,幫助家庭改善生計和孩子的成長環境。


助養 改善貧困孩子家庭的生計



上一篇 #018|布袋種植戶戶可種 人與大自然齊齊健康  返回首頁  下一篇 #020|學習營商技巧 小農收成賣得更好


香港世界宣明會為一有限責任形式成立的基督教救援及發展機構,旨在為貧窮的兒童、家庭及社區帶來長遠的改變。
© 2024 香港世界宣明會版權所有 | 有關善款之運用及監管,請按此進入捐款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