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中同行

只想喝一口清水

作者:龔小明

八歲的以斯帖與父母及姊妹們住在盧旺達,她的父母經歷戰火,各散東西,在2003年才回到盧旺達,與其他歸國的難民一樣,他們已經無家可歸,只有暫時住在一個昔日動物聚居的地區。但是,由於回歸的難民人數愈來愈多,這個地區的設施,特別是供水設備供不應求。以斯帖的父母只有自己尋找水源,她的幾個孩子包括以斯帖,都要清晨五時起,徒步往七個村落的人共用的一個小溪取水,縱然裡面充滿寄生蟲,還有排泄物。

以斯帖的姊姊艾琳說:「我們害怕喝取回來的水,因為裡面有蟲。取水的地方還有蛇出沒呢!」以斯帖便曾經在取水時被蛇咬倒。她猶有餘悸地說:「如果有了清水,我便再也不用去擔水,可以準時上學了。」她們的父親也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有了清水,我的孩子便不會再感染腹瀉和飽受寄生蟲所害,時常生病了。」

清水一向以來都並非唾手可得之物,特別是對一些生活在社會環境不安穩地區的人,清水更是珍貴而難求;加上近年旱澇之災及各地衝突加劇,全球對水資源的需求正在不斷上升。據估計由現時至2050年,全球對水資源的需求將上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喝一口清水,真是愈來愈難!


請即加入「宣明之友」,透過定期捐款,支持宣明會在社會環境不安穩的地區,提供緊急物資、較長遠的社區建設和生計改善方法,以至教育和心理支援等,讓危難者得以重獲生機、重建生活、重見希望。
<br />
<h3>
	為水而戰
</h3>
旱災及水災不僅影響糧食生產和食水供應,災民也可能為爭奪僅有的水資源而流徙,甚至爆發衝突。可是,逃往國外的難民卻往往仍然面臨食水不足的困境,包括逾百萬現正身處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正是食水和食物。

為水而戰

旱災及水災不僅影響糧食生產和食水供應,災民也可能為爭奪僅有的水資源而流徙,甚至爆發衝突。可是,逃往國外的難民卻往往仍然面臨食水不足的困境,包括逾百萬現正身處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正是食水和食物。
<br />
<h3>
	旱災之禍
</h3>
相對於水災來說,旱災持續的時間更長,帶來的影響亦更深遠。據估計目前受旱災、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影響的人口高達十八億人。旱災不僅嚴重破壞農業灌溉,更令兒童被迫輟學,每日也要長途跋涉地往擔水。
<p>
	<br />
</p>
<div>
	<br />
</div>

旱災之禍

相對於水災來說,旱災持續的時間更長,帶來的影響亦更深遠。據估計目前受旱災、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影響的人口高達十八億人。旱災不僅嚴重破壞農業灌溉,更令兒童被迫輟學,每日也要長途跋涉地往擔水。



<br />
<h3>
	水災頻仍
</h3>
自1995年以來,水災佔所有自然災害的百分之四十七,總計影響高達二十三億人。水災發生的次數亦愈見頻密,在一些已經面臨食水短缺的地區,包括中東及非洲北部等,水災將進一步威脅清潔食水的供應。
<div>
	<br />
</div>

水災頻仍

自1995年以來,水災佔所有自然災害的百分之四十七,總計影響高達二十三億人。水災發生的次數亦愈見頻密,在一些已經面臨食水短缺的地區,包括中東及非洲北部等,水災將進一步威脅清潔食水的供應。

總幹事的話

二月,我們經歷了最溫暖的農曆新年,美國日本卻經歷了最嚴寒的冬天(連夏威夷也下雪!)。地球暖化極端天氣似乎正在常態化。或者綠色生活環保習慣已不再是什麼大理想,而是地球......

世路思潮

「我的人生一團糟!」面前年輕的媽媽說。越南山區,離首都河內三小時車,宣明會社區發展工作已經十年,開始見成果:孩子上學,學生自發組織改善社區活動(如清理垃圾,探訪停學......

專題

每個人在一些時刻或環境裡,都會面對自身的脆弱,有人害怕讓人看見自己的脆弱,亦有的人在脆弱中變得剛強。我們的「脆弱」,需要自我面對;但是,如果孩子落入「脆弱」的環境中......

世界之窗

為了逃避家鄉的戰火,數以千計敘利亞難民來到黎巴嫩的貝卡山谷尋求棲身之處。但是,他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倚靠人道救援渡日,寶珠也是其中之一。

捐款何處去

2018年,我們經歷了超強颱風「山竹」帶來的威力,更看見印尼地震及海嘯造成的驚人破壞力。這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周年的歷史時刻,多國領袖聚首巴黎,紀念與前瞻世界......

人物專訪

從2015年開始,香港浸信會醫院已經舉辦了三屆「饑饉一餐」活動,2017及2018年還是最高籌款額隊伍亞軍,成績斐然。究竟他們是怎樣去推動的呢?相信他們的經驗不但很......

中國心

含羞草好像一個小姑娘,靜靜地站在小路旁,當人們躡手躡腳地走近時,她就嚇得捂著臉彎下腰,還打指縫裡盯著人們瞧。小君和慧安也曾經好像含羞草一般,靜靜地躲在一旁。

助養樂

你有多久沒有執筆寫信了?對於遠方的助養孩子,你的信件除了可以拉近彼此距離,讓他們認識世界的另一端,還可以長遠建立一份難得的情誼。

孩子篇

「收到那些信件和賀卡時,我真的很開心。它們對我來說很特別。我很想感謝我的助養者,來自香港的你。」多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