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難民營採訪手記

標籤:

身為世界宣明會的傳訊人員,Himaloy Joseph Mree曾經到過不少災區採訪,見過不少被自然災害影響的人。他最近到孟加拉的難民營,就緬甸-孟加拉難民危機進行採訪,以下是他的所見所聞。

在9月17日清晨,我們從孟加拉首都達卡出發往難民營,距離約有430公里。快要到達科克斯巴札爾的庫圖巴朗難民營時,我望向窗外,看到不同年紀的人在行走,尋找可以棲身的難民營。有些人看來筋疲力竭,有些人則在路旁休息。所有人看起來都很緊張、害怕和毫無頭緒,但在這些挑戰面前,這群從緬甸來的難民卻讓我親身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我對這些災民所受苦難的初步了解,來自7歲的奧斯曼。他帶我到所住的臨時帳篷,又介紹我認識他的父母。他們幾乎甚麼都沒有:沒有食物和水,而且衛生情況不佳。

要到營中其他地方去採訪,我必須橫渡一條因為大雨而氾濫的大渠。我正要在湍急的流水中前行,忽然有人向我伸出手,原來是一個正前往難民營的難民,水把他僅有的棲身之所淹沒了。雖然他無法為家人提供棲身之所,但他仍然幫助我。我從他這舉動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從混濁的水中上來後,我唯一能夠報答他的,就是引領他們到難民營。

隨着接觸到的人數增多,他們的不幸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遙遠的新聞標題,很容易就略過,而是真實和令人心碎的。

撒哈娜很信任我,甚至願意和我分享喪夫的悲痛。她說:「丈夫把長女命名為絲迪嘉(Siddika意即追求真理的女子),她誕生後僅一個月,我就失去了丈夫,他是在緬甸爆發衝突時被殺的。」她的家被人縱火,逃走時,火仍然在猛烈地燃燒著。

恐怕我探訪前,不論我做了甚麼,心理上也未能準備體驗生還者的痛苦。數以千計的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也看不見未來。逃難逼使他們只能著眼於目前,拼命生存。最新來到的一批難民包括225,000多名兒童,他們暫居於擁擠的難民營或者臨時帳篷,空間有限,而且缺乏食物、食水和衛生設施。我們所到之處,都有孩子病倒,原因包括衛生情況欠佳、難民營被大雨淹浸、帳篷殘舊及飢餓,有些甚至因為缺乏醫療保健,連病因也無法斷定。

為了完成我的任務,藉着影像記錄這些故事,我找到另一位女士,她很想分享她和社區人士的經歷。她拉著我的手臂說:「來吧,我帶你去見一個父親被殺的孩子。」

「我們村裡有很多人被殺,應該有400至500人死了。有人叫我們離開國家,所以我們就從那裡逃過來。我們來到孟加拉已經10天了。我們捱着餓走了很多里路,口渴就喝河裡的水,還要攀山涉水躲避衝突,真的是一步一驚心,因為我們擔心流彈隨時隨地都可能射中我們。」

「我們帶著我5個月大的孫兒沙比逃難。雨很大,我們冒險走在濕滑的泥路上,我的女兒羅希娜好幾次跌倒,幸好沙比安然無恙。如果我的女婿阿施夫還在世,應該可以幫助我們,但他在衝突中被殺了。我和女兒只好輪流照顧孫兒。在叢林中睡覺是最恐怖和危險的經歷,因為四周都有野獸……但我們沒有選擇,一定要在那裡休息。」羅莎憶述。她現在與20歲的女兒羅希娜,以及孫兒沙比棲身在一個難民營中。

她的故事使我全身顫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聆聽。但羅希娜看來平靜得很不尋常。我不禁猜想她到底怎樣處理哀傷的情緒,也許因為她的孩子現在已經安全,遠離奪走她丈夫性命的衝突吧。但我這個猜想是錯的。她的母親輕聲告訴我,原來她被逼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殺。直到那一刻,我才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人的平靜,是另一個人無聲的震驚和哀傷。

她懷中的嬰兒只有一個月大。我平常的理性辯證能力在那一刻完全消失,我沒法解釋,為何這樣的悲劇會降臨在一個人身上。離開的時候,我答應她們,會把她們的故事傳開。

離開難民營的時候,我感受到一股幾乎無法承受的輕。

一名父親與兩個兒子暫住在臨時帳篷,他的妻子在早前的衝突中喪生。

在宣明會物資分發中心,兒童為家人領取救援物資。

這個家庭很高興收到宣明會派發的救援物資。

難民非常需要你的幫助,請立即行動,支持他們渡過難關!

刊登日期:2017年10月9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