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的小小老師

親身探望蒙古的助養女兒,令 Winnie 更明白她的需要和正面對的挑戰,並提醒自己不要再作物質的奴隸。

自言非常有福氣的 Winnie,是七個孩子的媽媽:三個親生,還有四個是自10多年前開始助養的,他們分別住在蒙古、緬甸和非洲。為母年資不淺,但 Winnie 由衷覺得:「媽媽有時只是個學生,孩子也可以是我們的小小老師。」

Winnie 覺得自己過去曾亂花錢,但助養教她明白,原來財富可以花得更有意義,例如讓貧困兒童得到飽足和接受教育的機會。Winnie 早前到蒙古探望助養女兒後,更明白她的需要和所面對的挑戰:「蒙古之行提醒我,不要再作物質的奴隸。

除了提醒自己,Winnie 也教導子女要感恩、珍惜、知足,而且要做個樂意分享、幫助別人的世界公民:「通過講故事,我與孩子分享到蒙古探訪的點滴,鼓勵他們認識世界,不要單顧自己,要多關心別人的需要。」

「世界很大,若非有四個助養孩子,我對世界的認識可能仍停留在自己的框框裡。」助養孩子,讓她學會放眼世界的需要;親生孩子,則在實踐道理上與她互為榜樣。「看見女兒比我更關懷別人,更主動捐錢,更不計較,我提醒自己,要繼續學習做個有愛心的人,以行動感染家人、教育孩子。」Winnie 感恩道。

助養兒童,你和子女可以一起認識世界!



鞋廠—賈丁達的世界

每天返工、放工,原來不光是成年人的日常,也是一些孩童的悲歌。印度13歲的賈丁達本該盡情享受校園生活,但為了養家而被迫輟學,於鞋廠打工,年紀雖小,卻已工作了四年。

那時爸爸病得很重,所以我只有出來工作幫補家計。」鞋廠的環境可謂危機重重,因為到處都是重型機器和鋒利的工具。「我的工作包括切割、縫合和粘貼皮革。下班後,我的手常隱隱作痛,有時使用剪刀時也會割傷自己。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我別無選擇!」

每天八時開始工作,通常晚上六時回家,賈丁達與爸爸辛勤工作,每週賺到2,000盧比(約港幣225元)來養家。「主管有時大喊大叫,罵我沒有做好工作,把我嚇倒。我曾經不想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便沒有足夠的錢購買食物和支付租金了。」

「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上學了,因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支持家人的生活。」賈丁達很高興弟妹可以上學,回想自己最初上班時,也常想念校園生活,可以與朋友一同學習、嬉戲,但現在已累得無暇想念學校。「這不是他應做的工作。我希望有能力為他供書教學,給予他應有的童年。」爸爸哀傷地說。

鞋廠裡到處都是重型機器和鋒利的工具,賈丁達有時使用剪刀時也會割傷自己。

賈丁達的爸爸為自己不能給予他應有的童年,感到無奈。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給予孩子應有的童年!



每日$9助養一名兒童,你可以支持宣明會在貧困孩子的社區推行「區域發展項目」(ADP),工作範疇包括:

與子女一起助養兒童,你們也可以為貧困孩子燃點希望!



香港世界宣明會為一有限責任形式成立的基督教救援及發展機構,旨在為貧窮的兒童、家庭及社區帶來長遠的改變。
© 2020香港世界宣明會版權所有 | 有關善款之運用及監管,請按此進入捐款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