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八個在2017懷抱希望的理由

本文摘自以下作者的文章:
Kari Costanza, Annila Harris, Denise Koenig, Laura Reinhardt


希望,在黑暗中發亮。它具有感染力,甚至是治癒性的。但這裡有甚麼值得我們懷有希望?以下是八個我們在2017年可懷抱希望的理由。

1. 極端貧窮將在世上消失

近20年,全球因飢餓、貧窮和疾病而死亡的兒童數目,由每日超過30,000下降至每日僅多於16,000。而活於極端貧窮,即每日以少於$1.90美元過活的人數,銳減超過十億。世界各國已立了雄心目標:在2030年或以前消滅極端貧窮。

2. 99%小兒麻痺症已在世上滅絶

與大部分的疾病不同,小兒麻痺症能夠被徹底滅絶,因為它不能夠長時間曝露於人體外而生存。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現時有2,000萬人患有小兒麻痺症。

現時,這種導致傷殘甚至可致命的疾病病患數字是史上最低,亦只在最少數地方發生。我們保持警覺,小兒麻痺症可望在2018年或以前在世上絶跡。

3. 愛滋病大規模流行有望終結

愛滋病相關死亡由2005年高峰期的200萬宗下降了45%。全球各國都聚焦於聯合國愛滋病項目的90-90-90目標,其目標是在2020或以前,9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能被診斷、獲得治療、疾病受抑制。

在贊比亞以至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對抗愛滋病,是世界宣明會的保健項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4. 全球食水及衛生危機可望得到解決

每日有近1,000名五歲以下兒童,因食水受污染、缺乏衛生設施或衛生不當而死於腹瀉。因此,在聯合國所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包括在2030年或以前達致全球均可公平地取得安全廉價的飲用水。

世界宣明會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食水的最大的非政府組織,每30秒就為一位新朋友提供清潔食水。在2020年以前,我們會提高影響力及影響範圍至每10秒就為一位新朋友提供清潔食水及衛生設施,然後以同樣步伐繼續到每一處、接觸每一個人,直至2030年。

5. 印度男人向童婚說不

有異於跟隨社會上對女童價值扭曲的理解,印度阿格拉(Agra)的男士關懷小組,就有關女性及女童的內在價值,教育及訓練當地男士。參與此項世界宣明會項目的成員,支持彼此以同情和鼓勵去帶領自己的家庭,說服其他社區成員不讓年少的女兒出嫁。

6. 自2011年敘利亞難民危機開始,宣明會在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伊拉克已幫助了數百萬人

「看見世界各地的人關心和幫忙,給了我希望。」依雅達,一位本是機械工程師的敘利亞救援人員說:「這個世界仍有善良。」

7. 海地開始從風災中重建與恢復

2016年十月颶風馬修以豪雨和雷暴襲擊海地,風速高達每小時145英里。超過200萬人受災,其中包括近90萬名兒童。世界宣明會正發放救援物資和提供協助。

在回應最緊急的人道危機時,世界宣明會的目標不只是成為「第一個進入」,還要作最後一個離開──見證家庭和社區從艱難中恢復過來。

8. 世界各地的母親在開發自己的巨大潛力

在世界宣明會的幫助下,各地的母親種植、收割、預備食物,使自己的孩子更健康,社區更繁榮富足。我們裝備他們去使用有經濟效益的工具,訓練他們去建設在經濟方面更光輝的未來。


你 + 世界宣明會的當地員工 = 為接近100個國家的人帶來幫助、希望和愛

刊登日期:2017年1月16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