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故事

環遊世界各地的上學日

標籤:

上課日在每個國家都有所不同,讓我們到10個宣明會正在推行教育工作的國家,看看兒童如何受到幫助。


營養早餐(南非)
安莉(9歲)與施珊達(5歲)兩姊妹的上課日,由母親積莉施維所煮的早餐開始。早餐後,施珊達會到宣明會為南非兒童開設的學前教育中心上課,透過體育活動糅合情緒和心理發展,協助兒童建立非暴力、自律及坦誠交流的價值觀。迎接一天的學習,沒有其他可及得上一頓營養早餐。



做家務(蒙古)
阿芝(10歲)吃過早餐後,於上學前會協助父母在家園附近撿拾柴枝。做家務是阿芝的日常工作,她大部分時間也會留在學校。但是,女童往往因做家務例如打水及農務,患上經水傳播的疾病和瘧疾,導致經常缺課。阿芝是一名助養兒童,住在蒙古阿勒坦布拉格(Altanbulag),她與家人受惠於宣明會的農業培訓和水利項目,讓阿芝得以每天都有時間上學去。



踏單車上學(柬埔寨)
全球大部分兒童每日都是踏單車和步行回校上課。柬埔寨寨盧德(Leuk Daek)的女童很感恩,因為她們不僅擁有單車,還能夠上學。截止2013年底,約有6,500萬名12至15歲的青少年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權利,另有5,900萬名小學適齡兒童失學。所以,宣明會致力協助兒童擁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上數學課(剛果民主共和國)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一所鄰近格梅納(Gemena)的鄉村小學,一群熱切求學的學生擠滿了課室,學生只能坐在用薄木板及由竹竿搭建的椅子上課。受到熱帶森林氣候影響,這裡經常下雨。下雨時,學生要找地方躲避。宣明會正在計劃於此開展工作,為社區提供更佳的校園設施。



上美術課(阿富汗)
繪畫不只於講求創意。在阿富汗赫拉特(Herat),女童到宣明會「街童中心」參加藝術治療班。阿富汗兒童活在全球最惡劣的環境之一,只有6%女童能夠升讀中學。兒童在「街童中心」接受基本教育和營養膳食等。他們在參與藝術治療時,透過繪畫自畫像反映所思所想或自身經歷。



營養午餐(越南)
阿蔓(4歲)與同學在越南和榮縣(Hoa Vang)的一間幼稚園內,食用由教師預備的蔬菜湯來補充體力,以應付下午的課堂。宣明會支持學校向兒童提供營養午餐及清潔食水,確保他們能夠整天專注學習。



上體育課(薩爾瓦多)
寓學習於遊戲。這班薩爾瓦多三年級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稍作歇息,學習重要的團體合作精神和保持健康。



乘巴士回家(黎巴嫩)
敘利亞難民兒童到黎巴嫩貝卡山谷(Bekaa Valley)的「兒童天地」及幼兒教育中心,歡度一天後,乘坐宣明會安排的巴士返回難民營。身處戰爭的兒童被迫失學,宣明會開設「兒童天地」給孩子學習和玩耍,使他們在不安穩的日子中感到一絲喜悅。



享用晚餐(緬甸)
緬甸女孩雅依(7歲)的父母只有小學教育程度。他們對女兒有更高的期望,常重視她的教育,並確保雅依每天可以上足夠的課。當漫長的一天結束,雅依回家後便立即到餐桌前,與母親一起吃晚餐。



做功課(印度)
麗霞靠著家中爐火發出的光線閱讀,正為明天的課堂作準備。她居住的印度村落有電力供應,但她與家人是村內唯一無法支付電費的家庭。麗霞已經下定決心好好學習。「除非體力上再無法應付,我會繼續工作,給女兒供書教學。」麗霞的母親比馬蒂說。


兒童一旦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遇上被剝削、童婚及在賺取低收入風險的機會將會大幅增加。宣明會正在各地致力消除教育障礙,並與社區及各國政府合作,改善兒童教育的質素。

了解更多:我們工作的地方


刊登日期:2017年8月31日

本地實習生分享 2023

[2024/03/14] 在2023年10月,兩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同學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在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公共教育工作

豈只家庭主婦:一群兒童關顧員的蛻變

[2023/09/20] 兒童關顧員是宣明會在前線的重要伙伴,而她們在見證孩子生命得著轉化的同時,自身也經歷蛻變,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

從地震救援工作中學會的五件事

[2023/03/29] 我們的同事及家人往往身陷其中。但每當面對地震這股毀滅性的自然力量時,也學會更多更佳的應對方式...

裝備教會領袖 推動社區改變

[2022/10/06] 三百多名宗教領袖成為了推動改變的力量,轉化兒童和家庭的生活。

疫中求變:厄瓜多爾四方教會與克丘亞教會走上的新路

[2022/10/06] 安柏圖牧師認為社交媒體是信仰在疫情期間的新伙伴。福音已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突破教會的四面牆,傳到世界各地。

微不足道,但不會遺忘

[2022/10/06] 無私的愛心行動不代表毫無掙扎和難處,但跨越障礙、進到受苦群體中,正是對耶穌教導忠心順服的表現。

不一樣的牧師,不再一樣的社區

[2022/10/06] 「現在,牧師有足夠的資源,能教育社區中的兒童及為他們發聲,不再只是在聚會的開始和結束時作祈禱的人。」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2/01/21] 「我一生都在逃難。現在我已年老,跑不動了。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平。我很想將來在南蘇丹的家鄉安葬;但若要成真,必須先有和平,我們才能安然回去。......

和平,由孩子做起

[2022/01/21] 「和平就像我們每日的飲食一樣,如果要活得好及與人融洽共處,我們十分需要和平,就好像我們需要食物一樣。」12歲的昆天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