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也是一次又一次面對困難與挑戰的過程。滿途荊棘,一個人走相當困難,有人同行和幫助,大大增加走出困境的機會,也令旅程倍添快樂。

黃翠如走進孟加拉孩子之中,細聽他們的故事,看見貧困艱苦,她說:「這一次孟加拉之旅給我的印象,貧窮就是做媽媽的覺得女兒是一種負擔,等她13歲馬上把她嫁出去,這種奇怪的母女關係就是貧窮;小朋友因為幫忙家計,在工廠每天工作很多小時,手指都受了傷但不會撒嬌,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這就是貧窮。」



13歲當小新娘:結婚好像能夠保護我

15歲的薩雅仍然是孩子,卻要照顧只得10個月大的兒子。

貧窮令億萬孩子提早告別童年,薩雅是其中之一。薩雅因家貧而提早輟學,後來又成為小新娘和小媽媽。她早在13歲結婚,幾個月後,仍然是孩子的她就懷孕。現在15歲的她每日忙於做家務和照顧孩子,再沒有時間和機會上學去。

「我曾經上學,但是,因為弟弟年幼,我需要工作以幫補家計。」薩雅說。貧窮令薩雅於小三時被迫輟學,到市場賣竹籃。後來父母怕她在社會中較容易被侵犯,打算早早把她嫁出。薩雅說:「我很害怕結婚,因為我還這麼年輕,但我必須聽從父母的說話。結婚好像能夠保護我,免受侵犯。」

在孟加拉,與18歲以下女童結婚是不合法的,但當地的童婚情況卻非常嚴重,童婚比率高達59%,位居全球第四位,更是亞洲之冠,全因貧窮、傳統和社會觀念,以及誤信早婚可以保護女童避過性侵。遏止童婚,我們可以針對貧窮源頭,協助家庭改善生計,增加女童教育機會,讓小女孩不用再當小新娘、小媽媽!

資料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保護孩子,助她們擺脫童婚的命運!



改寫童婚命運


翠如在孟加拉認識了逃過童婚命運的莎歌卡。由於爸爸早逝,媽媽僅靠打散工獨力養育三名孩子,非常吃力。直至莎歌卡成為助養兒童後,在學習上獲得了字典和文具等上學用品,她亦完成了溝通技巧和領袖訓練等培訓,慢慢建立自信和溝通技巧。她甚至成為兒童議會的活躍分子,為社區問題發聲。

然而,因為貧窮,媽媽打算安排當時約13歲的莎歌卡出嫁,以減輕家庭負擔。兒童議會和社區義工得悉後,向媽媽詳述早婚對孩子的禍害,以及可能將貧窮延續給莎歌卡;他們又自發負擔莎歌卡的學習費用,莎歌卡才能免於早婚,繼續上學。

宣明會在「助養兒童計劃」支持的「區域發展項目」透過兒童議會,讓孩子可在安全的地方學習,以及就童婚、童工及失學等問題發聲,推動社區組織、地區政府及地區領袖合作,遏止童婚及童工禍害兒童。

莎歌卡的媽媽(左一)明白到童婚的禍害後,才不再要求女兒早婚,讓莎歌卡得以繼續學習。

兒童議會裡的孩子意識到自己能夠推動社會轉化,個個都充滿自信!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保護孩子,助她們擺脫童婚的命運!



童工兄弟棲身舊車 每天工作13小時


11歲的巴布和7歲的弟弟撒巴,常常在入夜後睡在泊於路旁的公車上。他們並非無家可歸,只是有家歸不得。

自從爸爸離家出走,媽媽每天工作15小時仍不足以支撐家庭開支,以致正值求學年齡的巴布和撒巴需當上小工人,幫補家計。他們在孟加拉西南部地區的海港,沿河替人搬運行李和物品。這是非常吃力的苦差,那些重物往往與他們的體重相若,長期負重,有機會影響他們的發育;為了賺取一天所需,兩兄弟每天工作長達13小時。當天色已晚,他們不能渡河回家,惟有睡在路旁的破舊公車上,但這卻令他們面對搶劫、毆打或被侵犯等危險。

現時,全球有1億5,200萬名童工,其中近半數好像巴布和撒巴,年齡只有5至11歲。長工時、惡劣工作環境和危險工種都令孩子身心受損。大部分童工甚至錯失上學機會,令他們長大後亦難以掙脫貧窮的惡性循環。

若工作至晚上,巴布和弟弟只有從車窗爬進公車睡覺。

巴布和弟弟為了賺錢,甚少回家與媽媽相聚。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助貧困孩子擺脫貧窮,免於淪為童工!



與童工同尋醫生夢

孟加拉現有120萬名童工,翠如此行在宣明會的非正規教育中心*,認識了一群當童工的貧困孩子,11歲的莎芝娜是其中之一。

由於媽媽患病,莎芝娜需要幫補家計,她由8歲開始在紡織廠工作,每天工作11小時,下班時已經是午夜12時,卻僅賺得約港幣15元。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工廠裡的工作一點也不輕鬆,她每小時要剪裁100條褲,若不達標就會被責備。

莎芝娜生活艱苦,連上正規學校的機會也沒有,但她並沒有放棄當醫生的夢想。「我知道當醫生需要讀書,要學多種語言,特別是英文,所以,我每天上班前都努力學習。」莎芝娜說。她和其他家境困難、未能入讀正規學校的孩子,都很珍惜到非正規教育中心上課的機會,積極為將來正式入學做好準備。

另一個11歲女童提絲瑪也在紡織廠工作。由於爸爸早逝,她與哥哥和媽媽都要工作,才能糊口。提絲瑪每天匆忙地剪厚重的牛仔布,經常弄傷自己,一雙小手非常粗糙。她與莎芝娜也希望成為醫生,只是大家都欠缺了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

* 宣明會開辦非正規教育中心,向貧窮而從未入學的孩子,教授語文和算術等,亦向中途輟學的孩子教授所屬級別的學科,助他們將來能在正規小學學習。


翠如在非正規教育中心,教導學生說「我愛你」,也說「我愛我」,因為她希望孩子也要懂得愛自己。

童工提絲瑪在非正規教育中心接受教育,積極為將來正式入學做好準備。

提絲瑪的一雙小手不僅粗糙,還佈滿了因工作而來的新傷舊痕。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為貧困孩子帶來生命改變的機會,擺脫童工歲月!



童享生命改變的10年

翠如認為這是一個很令人鼓舞的故事,但很難想像這個家庭10年前是另一個景況。那時,諾諾只得3歲,一家人僅靠爸爸當三輪車伕為生,貧窮得一天只能吃一餐。媽媽雖然學識不高,但她知道宣明會來到他們的社區時,便主動尋求幫助,自此諾諾成為助養兒童,爸媽亦努力接受各類職業培訓。

媽媽首先學習縫紉和刺繡技巧,還有儲蓄。爸爸也跟媽媽學習縫紉,一起工作以增加收入,他還從宣明會學習到耕種和飼養牛羊等技術,稻米每年收成兩次,飼養牛隻不但能為孩子供應鮮奶,補充營養,賣掉小牛的錢,更讓他們在家裡建了水泵和廁所,這也是家庭經濟改善後,爸媽擁有能力,便可為子女改善生活環境的最佳例子。

翠如看著今年13歲的諾諾,這10年經歷的生命改變,她肯定地說:「這麼大的轉變,就是由助養小朋友開始!」


助養兒童,你也可以為多一個家庭帶來改變!



童享社區改變

6年前,華比雅一家住在村子裡,他們的家由竹子和鐵皮所造,抵不住風吹雨打,一場暴雨帶來嚴重水浸和水土流失,摧毀了他們的家。為了尋找新生活,華比雅一家惟有逃到首都達卡。可是,他們卻僅能棲身在滿佈垃圾的貧民窟。

華比雅的爸爸得到幫助,開設了一間小型雜貨店,收入卻不足以繳付華比雅和其他女兒的教育費用。「我掛念從前在村子裡的日子,我有書本、同學和玩具。」華比雅說。直至宣明會來到這個社區,華比雅成為助養兒童,她不僅得到書包和文具等學習用品,而且,她和姊妹們都獲協助入學。此外,宣明會還為社區翻新排水系統和道路,提供垃圾收集車和垃圾箱,並推行衛生教育,使骯髒的社區環境大大改善。

華比雅已經完成小學課程,升上中學。她還參加了宣明會開辦的舞蹈班和保護兒童課程。「我希望學習更多,長大後能夠成為社工,幫助他人。」願你也能助養像華比雅一樣的孩子,讓他們獲得教育,在愛和保護中成長。

社區人士從前隨處拋棄垃圾,亦無人清理。

宣明會和當地政府合作,向每戶派發垃圾箱,大大改善衛生情況。

華比雅(後排左三)和同區的助養兒童現在滿心歡喜地上學去。



香港世界宣明會為一有限責任形式成立的基督教救援及發展機構,旨在為貧窮的兒童、家庭及社區帶來長遠的改變。
© 2019香港世界宣明會版權所有 | 有關善款之運用及監管,請按此進入捐款運用